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河南样本:花炮作坊待升级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2日 10: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弘毅

  6死22伤的信息瞬间传播到互联网上,没过多久,数字又变更为9死21伤。

  从1月19日下午4点40分左右开始的4个小时里,意想不到的爆炸持续发生多次。春节前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对老宫田村来说似乎是个规律。老宫田是河南漯河郾城区下面的一个普通村庄,盛产烟花炮竹,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中期。

  “我们村几乎所有的房屋玻璃都被震碎了”,一位放假在家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从她上初中至今曾经亲历过三次爆炸,不过这次最严重。与其他周边村庄不同的是,这个村许多家庭都将房子入了保险。

  低廉的劳动力

  造花炮在当地是一个理所应当要从事的职业,不仅因为数量较多的烟花爆竹厂,还因为老宫田的村民只有这一门技术。

  在面包车司机师傅的记忆里,他的生活从小就和烟花爆竹息息相关,因为当时许多家庭都是一座微型的爆竹加工厂。即使到如今,他认识的许多朋友仍然是干这一行的,过节时说不定谁就会拎着一捆鞭炮作为礼物送上门来。

  记者在当地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士帮助下,找到一位年近60岁的幸存者。

  “当时我们正往炮眼里放药捻,突然‘轰’的一声响。有的人来不及跑,一下子就栽在那儿了。”这位老人说。

  “幸亏是熟地,要不是熟地还不死在里面?”她将自己幸存的原因归结为对30亩大小厂房内部结构的熟悉。“里面有几个人都受伤了,跑不动了,也不知道往哪跑,也可能是吓晕了。”

  造花炮这个行当并非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待遇高出平均水平好几倍,大都只有几百元的工资。而且大都是50岁左右的闲散老人来做。“那儿脏着呢!年轻人都不干这个,说起来还不如要饭的。你看看……”她指着院子里洗衣盆中几件发黑的衣服说。

  合并不等于产业升级

  1989年一场巨大的安全事故终结了郾城区(时称郾城县)烟花爆竹的产业格局。绝大多数家庭式工厂均被取缔,余下的必须要在工商局登记在册,也必须在远离住宅区的地方有专门厂房和必需的安全设施。而那场爆炸据说死亡27人,将数十米外的楼房炸塌。

  虽然在远离执法人员的地方仍有家庭式作业存在,但毕竟逐渐规范。以数代人同做造炮工作的老宫田为例,直到几年前家庭式作坊才彻底消灭。但中间发生过多次安全事故。

  用面包车司机师傅的话讲,这些事故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烟花爆竹业的产业升级——小的作坊式再无生存土壤,要么放弃另求他路,要么多家合并为大的烟花爆竹企业。

  在这样的趋势下,老宫田村仅剩5家爆竹企业。而刚刚发生爆炸的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距离这个爆炸工厂最近的是200米处的永达养猪场。最近的距离也让这个养猪场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家刚刚建起来的养猪场老板愤愤不平。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