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06: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
时间缩短,程序不减,提速不越轨
证券时报记者 胡学文
2008年至今,四川资本市场累计实现直接融资586.83亿元,占历年融资总和的50.74%。其中,25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257.42亿元,19 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329.41亿元。融资额和上市企业数量均位居中西部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单看上面一串串数字,也许谁都想不到这份资本市场成绩单出自2008年刚刚经历过“5·12”特大地震后的四川省。
地处祖国西南的四川省在经历大灾之后如何实现如此快速发展?在采访调研中,记者们心中的疑团逐渐揭开,答案随之清晰。四川资本市场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绝非偶然。地方政府、监管局、上市公司代表一致认为:四川资本市场近年来能够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多方协作机制是重要保障,而首当其冲则是得益于中国证监会给予灾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的扶持政策。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四川多地受灾严重,不少上市公司受灾停产。为支持灾后重建,证监会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给予了四川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即在灾后重建期间,同等条件下,四川企业上市时间优先、进度优先、审核优先。措施给力,立竿见影!
一大批受灾企业通过绿色通道融得急需的资金,为企业恢复生产、灾后重建输入了新鲜血液。“这对企业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远远好过锦上添花。”坐在崭新的办公室里,科新机电董事长林祯华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科新机电所处的什邡市离震中只有40公里,属于重灾区。当时,生产一车间受损停产。 “我们现在所在的生产车间当时正准备完工,受损不大,这也是当时灾区企业第一家宣布恢复生产的地方。” 林祯华的手指向四周,向记者描述作为灾区首家恢复生产的企业对当时提振灾民士气的巨大作用。
作为一家通过绿色通道快速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掌门人,林祯华详细介绍了科新机电改制上市全过程:2009年11月上报材料,2010年5月接到审核通过的通知,随后很快在2010年7月8日挂牌上市。“进度的确快很多,临近省份一家早很多上报材料的企业,最后上市还比我们科新机电晚两个月。”
不过,林祯华一再强调,尽管“绿色通道”让灾区企业上市的时间有所提速,但程序上的严格要求一点都不打折扣。“证监会审核材料的工作人员经常半夜还打来电话核实材料,甚至有一次是周日晚上 10点多。正是证监会工作人员的加班加点才保障了绿色通道畅通运行。”科新机电的募集资金投向中,有一个项目正是国家五部委的灾后重建项目。“如果没有企业上市的募集资金,这个项目很有可能完不成,绿色通道对灾区企业来说太及时了。” 林祯华说。
和企业一样,四川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也充分感受到了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的益处。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细节:地震后,当地政府两次到证监会汇报工作,每次去都至少是副主席出席会议,切实给灾区企业解决上市难题。作为地震重灾区,绵阳有多家企业直接受益绿色通道,如利尔化学、富临运业IPO上市,四川长虹成功发行30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
“如果按照正常速度,逾百家企业企业在排队,估计等待的时间会很长。” 吴靖平对证监会对地震灾区给予的绿色通道给予了很高评价,“帮助受灾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主要的是,绿色通道做到了时间缩短、程序不减、提速不越轨。”
事实上,感触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是上市过程的两端:证监会和上市企业。在企业上市提速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如证监会发行部、上市部等相关部门积极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在材料受理、意见反馈、审核进程安排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四川企业上市排队等候的时间。交易所方面,为了让地方企业更加充分地了解资本市场,专门组织专家对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指导,解决相关问题。
“交易所的专家几乎走遍了四川的每一个市州,几乎我们金融办工作人员走到的地方,交易所的同志都有走到。” 四川省金融办综合处处长张少鹿说。许多原本不想上市的企业,经过交易所专家的讲解培训最终登陆了资本市场,并尝到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做强的甜头。现在他们一见到交易所领导就一个劲地说:“上市这条路子我是走对了。”
展望未来,灾后重建“绿色通道”政策即将结束,不过,一条资本市场服务灾区的前瞻意识和长效机制“新通道”已经搭建起来——四川当地政府、监管部门、交易所都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夯实巩固多方协作的直接融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包括灾区在内的四川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工作,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四川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和减少关联交易,不断提升“四川板块”的质量和市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