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16: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新网
发改委称全年CPI终上升3.3%,基本实现了年初制定的3%的调控目标
【财新网】(记者 徐明)国家发改委1月24日总结2010年价格运行情况称,“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年CPI上升3.3%,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调控目标。”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告,发改委评价称,2010年,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中国CPI全年累计上升3.3%,价格运行态势相对平稳、温和可控。
2010年,价格运行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走势。上半年价格总水平尚保持温和上升,CPI累计上升2.6%,各月同比涨幅在1.5%-3.1%之间,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环比涨幅在0.7%-1.2%之间,季节性特征明显;但7月份以后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10月、11月CPI同比涨幅先后突破4%和5%,而随着政府价格调控措施效果的显现和翘尾影响的消失,12月份回落至4.6%。全年CPI终上升3.3%,基本实现了年初制定的3%的调控目标。
发改委认为,物价波动影响因素包括灾害性天气多发偏重、市场投机炒作增多、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效应逐渐显现、国际市场输入性传导压力加大等。其中,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多,推动了食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7.2%和4.5%,合计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3.1个百分点,占整个涨价因素的94%,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发改委称,得益于发展农业生产夯实稳价基础、完善储备制度加强产销衔接等多项措施,下半年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发改委还对比了全球新兴经济国家面临的通胀情况。表示,2010年,印度(1月-11月)、越南、俄罗斯(1月-11月)、巴西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涨幅分别为12.4%、9.2%、6.7%和5.1%,而在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加大价格调控监管力度、妥善安排群众基本生活等一系列措施,为稳定社会预期、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前,国家发改委发表“关于当前的价格形势”的访谈称,由于影响当前价格上涨的一些根本性原因并未消除,2011年一季度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依然较多,包括国际市场输入型传导压力加大、市场涨价预期依然较强、节日需求增加、翘尾影响较大等,预计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将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