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权威专家评说2011年中国物价形势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5日 07: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谁是通胀推手 怎样狙击通胀

  ——权威专家评说2011年中国物价形势

  “新华视点”记者 岳瑞芳 任芳

  国务院在部署今年一季度工作时,把“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放在首位。2011年中国将面临怎样的物价形势?谁是当前物价上涨的“推手”?当前的货币政策会否引发经济“滞胀”?围绕这些问题,“新华视点”记者专访了厉以宁、樊纲、巴曙松等权威专家。

  谁是当前物价上涨的“推手”?

  (观点一)经济学家厉以宁:当前物价上涨属于“成本推动型”。主要由四种原因造成:首先是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其次是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整个成本上升,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引起物价上涨,最后是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除了成本推动的因素,还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交织在一起。

  (观点二)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流动性宽裕是2010年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这导致食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成物价上涨的“第一推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也起到推动作用。

  (观点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这次物价上涨的直接导火索是去年第四季度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所致,蔬菜价格带动食品及相关价格上涨,使得CPI节节攀升,并超预期。但蔬菜和食品价格带动的CPI上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将会在2011年初稳定下来。

  记者点评:成本推动,货币超发,农产品短缺,气候灾害,进口原材料涨价,经济增速过快……

  此轮物价上涨也许是多重因素“厚积薄发”,不同专家的观察视角各异,反映当前通胀问题复杂,单一药方难以“药到病除”。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能遏制通胀?

  (观点一)诸建芳:出现通胀,主要是货币发行过量。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有用,但不会短期内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传导过程。

  (观点二)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通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因为劳动力成本推动等一些基础原因,调控通胀的难度加大。

  记者点评:2011年,持续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无疑将减弱通胀的货币推手。另外,统计显示,工业品17%的增值税率名义上由企业缴,实际转嫁给了消费者,抬高了商品价格水平。因此,面对成因复杂的物价上涨,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资产价格,抑制通胀预期,但要使商品价格整体回落还需多管齐下。

  让人民币升值能否遏制通胀?

  (观点一)经济学家樊纲: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它要贬值,必须要由其他国家货币的升值来实现。作为一个原材料进口大国,我国适当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浮动,有利于降低物价总水平,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

  (观点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人民币升值固然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水平,但也可能因为向市场传递了稳定、无风险的升值预期,会吸引国际资本加速流入,导致调控效应适得其反。

  记者点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首次公开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中,加大了各方对2011年汇率弹性加大的预期。但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调整有自身规律,更多应是推进市场化和完善汇率形成制度,并非是为应对短期通胀。

  能否实现既保增长、又防通胀?

  (观点一)巴曙松:2011年物价仍然处于“大致可控”的范围,目前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风险,尚未形成高位通胀的现实,而且当前物价上涨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蔬菜和粮食领域,尚未全面扩散,不必过度担忧。

  (观点二)诸建芳:2011年物价总体走势将“前高后低”。上半年物价会延续2010年下半年较快上涨的势头,CPI会在4%以上;下半年在加强调控情况下,物价将回落至3%左右。预计全年CPI上升3.8%。

  (观点三)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2011年最需要担心的是,出现高通胀率、高失业率和低增长交织的经济“滞胀”。当前通胀压力在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加大,部分城市房地产泡沫在加大,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这“四个加大”有导致经济“滞胀”的可能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记者点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通报2010年经济年报时承诺:“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在2011年把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如何既防止发生通胀、又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对政府而言无疑是个考验。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