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新股破发潮出现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6日 07: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徐绍峰

  新股“破发潮”继续蔓延。

  继2011年1月18日登陆中小板的5只新股在集合竞价时全部“破发”后,1月25日,5只抢滩创业板的新股,除天晟新材录得两成多涨幅外,其余四只新股再度在集合竞价时悉数“破发”。而此前,登陆沪市主板的华锐风电,上市首日也同样遭遇“滑铁卢”:1月13日上市当日,收盘于每股81.37元,较其每股90元发行价下跌9.59%。统计显示,2011年挂牌交易的21只新股中,已有18只跌破发行价,破发率达85.71%。

  日益汹涌的“破发潮”,不仅让“打新族”损失惨重,也让投资者异常困惑。

  其实,新股出现“破发潮”并不奇怪。当整个股票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降至25倍以下时,新股发行市盈率凭什么可以“一枝独秀”地独享50倍、60倍,甚至上百倍的“特权”?统计显示,2010年开始招股的114家创业板公司,其发行后的平均市盈率为71.1倍(以2009年业绩、发行价与发行后总股本计算)。而2011年1月27日即将认购的五只创业板新股,平均市盈率则高达74.7倍。由于新股发行市盈率严重脱离了二级市场可接受的市盈率水平;也脱离了即便是新兴市场,也难以接受的市盈率水平;加上一些新股的业绩,原本就是发行人精心粉饰的结果,一些戴着“高成长”光环的企业也大多来自承销商的精心包装,这样的新股不跌岂能有其他选择?

  “新股破发潮”的出现,意味着由日益贪婪的投行与发行人共谋吹大的发行市盈率和股价泡沫迟早要破灭,而目前低迷的市场,正可以清算这些大得难以支撑的泡沫。这个清算,一是要慢慢让那些只顾赚钱而不负责任、随意定价的承销商,承担包销的风险,尽管这个风险目前尚未显现,但如果承销商继续无视市场承受力、一如既往地藐视市场,则市场的惩罚迟早会到来;二是要让那些闭着眼睛打新股、坐享无风险收益的机构,正视全流通下正在发生“质变”的股市,让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合谋”询价和报价的机构吞咽苦果,比如,去年发行的奥克股份,就获得了共计54只基金的追捧,而截至2011年1月25日49.38元的收盘价,与其发行价每股85元相比,已经下跌了41.9%,当初不顾一切、随意报价的基金亏损累累;三是要让二级市场上喜欢炒新的游资和投机客付出惨重代价。中国股市要走向成熟,必须经历这个过程。否则,只享受“市场化发行”下随意定价的好处,没有严厉的市场“惩戒”,谁能体会市场那双“无形之手”的厉害并对市场怀有敬畏之情?

  “新股破发潮”的出现,也意味着一些新股从上市之日起,即踏上了价值回归之旅,“破发”不再是“股市底部将至的信号”。自2009年6月桂林三金拉开新股发行序幕以来,在“市场化发行”大旗掩护下,承销商与发行人相互勾结,将发行价推得一浪高过一浪。由于目前创业板的承销费率最高,平均费率达到5.24%,是主板平均费率2.57%的两倍多;中小板的费率也相当可观,平均水平达到了4.66%,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在费率固定的情况下,承销商不惜将融资额尽可能地提高,使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累积了巨大泡沫。以往,新股发行市盈率基本控制在20倍到30倍之间,由于彼时股权割裂,二级市场股价高于一级市场。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低市盈率发行的新股都“破发”了,则通常预示着行情低迷已到了足以威胁新股发行和股市融资功能发挥的地步,“破发”无疑具有股市底部将临的信号意义。但现在,这个信号不再有任何意义:因为目前新股发行市盈率极高,新股“破发”并不意味着新股发不出去,只要发行市盈率稍降,新股发行毫无问题。如果有谁要把这样的新股“破发”认定为大盘底部将至的信号,那只会误人误己。

  新股“破发潮”的出现,或许将成为中国股市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一方面教育机构要重视市场、敬畏市场;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当今的股市正日益呈现成熟市场的某些特性,“破发潮”似乎正是中国股市与成熟市场艰难接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