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质量型经济增长更具里程碑意义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6日 08: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以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中国的另一个超越———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8.5%左右。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39万亿元,超过40多年保持全球“老二”的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规模和总量的超越意义非凡,但中国的发展及其质量远远没有超过日本,中国和日本仍具有非常大的差距。

  从人均GDP看,即使GDP总量相当,中国的人均GDP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 IMF数据显示,相较于日本的42431美元的人均GDP水平,中国的人均GDP仅为4412美元,在全球排名百名之后。

  从实际财富看,日本的海外资产并未列入GDP,事实上自从本世纪初,日本就开始由“贸易立国”战略向“投资立国”战略转变。近5年日本每年海外证券利息收入在500亿美元以上,日本企业的资本利得及海外进账也极其巨大,海外资产创造了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而中国的海外投资刚刚起步,更能反映真实国力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并不一定超越日本。

  从经济构成看,在日本GDP中,个人消费占近六成,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投资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驱动方式。一直以来,与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相伴的是高投资率,1978-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度达到38.42%。

  从国民财富分配上看,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日趋严重,基尼系数已增至0.48,超过了0.4的警戒线。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而据联合国2001年的数据日本的基尼系数只有0.25,在发达国家也处于较低水平,日本的中产阶层占全社会家庭总数的比重在70%以上。中产阶层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市场消费的主体,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

  从贸易结构看,日本近六成出口产品为高附加值商品;而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的加工贸易产品。

  从制造业竞争力看,中国是制造大国依然不是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的产出规模已占世界制造业产出总量的百分之六,但制造业研发投入仅占世界制造业研发投入的百分之零点三。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工业劳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

  而对比日本,虽然日本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较为缓慢,但日本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水平,仍然位居发达国家前列。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日本银行《国际比较统计》资料所数据显示,日本在制造业的增长为4.1%,仅次于美国的4.7%,位居第二位。此外,探求先进制造技术,把开发出“先他国一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日本制造业维持和强化国际竞争力的首要武器。

  此外,中国经济社会中仍有诸多失衡的因素,人均收入较低、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公共福利事业有待发展和完善、国际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演进路径。从立国到强国再到富国,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如今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以往的国家营利模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的重大挑战,它将涉及一国整体的发展路径和动力结构的转换,中国的经济增长要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这比规模超越第二更具有里程碑意义。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