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成都统筹城乡之变:改革需要多少钱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7日 16: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新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实现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目标需要很多钱,官方和民间对此有不同的说法

  【财新网】 (记者 邓海)正在推进的成都统筹城乡改革,获得了广泛关注。改革的基本目标包括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到底要多少钱?钱又从何而来?

  成都有600多万农民,要解决城乡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差异问题,确实需要很多钱。对此,官方和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且相差甚远。成都市统筹委的一位官员说,即便是政府内部,就钱的问题也曾有过激烈争论,然而通过算账,都觉得不差钱。

  官方:成都改革水到渠成

  “钱不会有问题,自2003年启动改革以来,我们已经投了七年的钱,城乡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已经基本相同。”这位官员举例说,2003年到2006年,成都财政投向“三农”的钱为137亿元;2007年,达到117亿元;2008年,147.5亿元;2009年192亿元。

  成都的一份总结材料称,“七年来全市对‘三农’的投入年年保持成倍以上的增长、投入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受益群众之多,前所未有。”他说该做的基本都做得差不多了。

  成都公布的《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户口随着人动,实行登记制,即使是在城市租房居住,也可以落户;同时,对成都城乡居民统一实行住房保障制度。

  在保障房这一块,这位官员说,现在还无法预知这项改革每年会有多少农民会到城市落户。“但我相信,人们的流动是理性的,目前成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2.62:1,在西部地区算是很低的了,成都不会出现大规模农村居民涌向城市的现象。同时,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居民,该纳入住房保障的已经纳入了,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无需大的投入。”

  按照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的方案,到2020年全市城市化率将达到70%,有160多万农民需要转变为市民。届时,除了城市化进城正常吸纳的农民,将有百万以上农民需要通过修建城区新居工程和农民新型社区,来完成城镇化。

  按照人居住房35平方米计算,成都市到2020年还需要修建3500万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如果每平方米建筑成本按1000元计算,投资总额将达到350亿元。当然,肯定会有多种融资渠道,有财政资金、有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吸纳的民间投资等,但是每项大概会占多少,前述成都官员称成都还没有预测。

  这位官员认为,成都今后已基本不用每年再向农村投入几百亿元,因为改革目前已经水到渠成了。既然城乡公共服务都均等化了,农民也不见得就往城市跑,因为此前农民落户城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城乡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学者:改革稳定性面临挑战

  四川大学副校长赵昌文也给成都改革算了一笔账。2010年,他曾在成都市发改委主办的刊物上撰文指出,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模式主要依靠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公共财政资源的高强度推进,具有组织动员能力强、短期见效快的明显优势,但其推进速度过于依赖公共财政资源,持续性、稳定性和推广性都面临挑战。

  2003年成都在教育的一般预算支出为17.52亿元,医疗卫生为6.62亿元;2007年时,则分别达到49.5亿元和16.2亿元。根据赵昌文在文章中的测算,在2003年至2007年用于教育和医疗卫生的一般性预算支出平均增长值分别为16.2%和25.1%。假设2009年至2018年用在两个方面的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分别按现在的平均速度增长,则其资金总需求分别为1439.1亿元和847亿元。这还不包括2019年和2020年的资金用量。

  赵昌文通过类似的方法,计算出在2009年至2018年的社会保障资金总需求为340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16408.8亿元。这同样不包括2019和2020年的资金用量。

  如果按照赵昌文的方法来计算,在2018年前,成都每年仅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每年需要的钱不低于2000亿元。这比成都2003年到2009年实际每年投向三农的钱的总和还多三倍以上。而2009年,成都全年的财政收入才1200多亿元。

  同时,成都区县的财政也并非不缺钱。《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提到,“分区域统一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和低保标准,在2015年前,实现全市同一区县统一城乡低保标准。”之所以有五年过渡期,就是因为区县的财政存在保障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