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沉重的空壳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8日 01: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七格

  去圣彼得堡前恶补了一下俄语,因为听说那里人说英语和意大利人说英语一样糟糕,不过去了以后才知道,其实学不学俄语没什么区别,因为在冬季,那里冷得谁都不爱搭理谁。

  透过飞机舷窗,下面的新西伯利亚冰原一片漆黑,偶尔看到连成一片的灯光,我就会有些感动,万米之下,有我的同类在寒冷中呼吸,我想象他们一个个都是虎背熊腰,只有隔着波罗的海的芬兰人才能和他们拼伐木速度。

  我学会的俄语日常会话里,包括了早安、日安和晚安,但发现其实不管是在嘲笑圣彼得堡的莫斯科还是在嘲笑莫斯科的圣彼得堡,大街上,行人彼此之间都是低头匆匆客,一声不吭,活像大家都在出门躲债,情形跟亚洲国家一模一样。然而,他们又全是欧洲面孔,而欧洲面孔在欧洲,或者在美国,有时甚至相距十来米就开始打量对方面部表情并随时准备给付笑脸,或者问候语。

  доброе утро.

  добрый день.

  Добрый вечер.

  这些美丽的西里尔字母构成的繁复音节,难道就真的只能在我的ipod和ipad里回响了?

  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在即将离开夏花园的时候,我强行给了一个保安问候:日安。

  他愣了一下,才赶紧补足他在礼节上的反应:日安。

  然后他脸上露出真实而善良的笑容,像是透过很厚的冰层穿出来的稀薄阳光,尽管没有温度,但也代表着光明。

  我就志得意满踏雪而去。说心里话,夏花园不是我喜欢的花园风格,它不像罗马或者中国的花园,用了很多细巧的心思,而是直接摆了很多气派的植被群,再置以金身雕像与喷泉,我能想象它的喧闹,但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赞叹的,或者说,古罗马之后,只要罗马这个城市还没被火山盖没,那么一切城市对洛可可的追求都是多余的,乃至越是遥远,这种追求就越是多余。

  这也是我对国立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冬宫是它的一部分)的印象。它的确是世界上了不起的四大博物馆之一,但里面的藏品,无数来自欧洲尤其是荷兰,然后再供放上不少远东的藏品做点缀,并以拥有若干达·芬奇和拉斐尔及米开朗琪罗的作品而自重。可是,这一切和俄罗斯又什么关系呢?我宁愿多看一些苏里科夫和列宾的作品,但俄罗斯本土画家和雕塑家的陈列实在太少,而且风格传承与演化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展示空间,以至于整个博物馆给人的印象,就是学欧洲,而且学得很有那么一回事,但再怎么学,欧洲人仍旧不把俄罗斯当欧洲国家。

  相信这也是日本遭遇的困境。好在日本还有更久远的传统文化可以进行资源调度,然而整个俄罗斯可以援引的上古材料,弄来弄去就是那几个皇帝和女皇,穿着金丝银缕,模仿欧洲肖像画的程式站法,看得让人兴味索然。

  这里似乎除了在内容上金碧辉煌、格式上同阶繁复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尤其是那个皇村,为了缅怀自己的历史,将被德军破坏得不成样子的建筑,重新一一复原出来,浩大的工程如今接近尾声,然而我还是看不到俄罗斯。就算那几面琥珀制作的墙让人赞不绝口,那也只是对工艺和财力上的敬佩,和艺术毫不相干。

  没有经过文艺复兴的俄罗斯永远就只能复制别人的影子吧。只有他们的东正教教堂,那些璀璨的洋葱顶,才能让人惊叹其特有的空间观念和色彩布局。哪怕里面的宗教壁画技法拙陋,但依旧能够以其独特的阴暗口吻,说:您呐。

  陀思妥耶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康定斯基、纳博科夫、阿赫玛托娃,这些真正的俄罗斯精英,隐藏在茫茫风雪中,旅游手册上,他们远远排在莫斯科的红场后面,而红场,矗立着堪比伊曼纽尔二世走廊的古姆奢侈品走廊,一帮富凶极恶的游客,正在那里挥金如土。

  作为文化中心的圣彼得堡,城市格局则多了一份矜持和稳重。到处都是厚实到没法测出厚度的墙面石,开的窗户都比较小,用的双层隔热玻璃由于中间抽真空技术到位,所以玻璃上见不到一点水雾。涅瓦大街两旁的屋顶上,不断有人在铲雪,下面,行人管自己走路,没有人抱怨这些,因为抱怨也要消耗热量。地上的积雪又厚又脏,像是上千吨做糟了的红糖。

  也许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个历史上每一百年就闹一次灭顶洪灾的城市,这个被德军围城900天之后又被克格勃密麻插入的地方,人们已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伏特加是唯一能撬开他们话匣的工具,清洌得几乎有工业酒精般透明的酒液,可以对抗这无边无际的阴霾天空。

  最后,在面临波罗的海的港口,我看到了冻住的海水,白夜一般的色泽,浑浊、浑噩而浑然无疆,如果让我由此一路走到芬兰,我想我会通向轻盈。

  只是他们告诉我,芬兰语更难学。

  《第一财经日报》全年订阅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