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8日 04: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宏源证券邵宇
1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出现新一轮快速下跌,目前仍然在78点下方苦苦挣扎。令市场觉得迷惑的是,美国的经济数据看起来有些起色,美股也遥相呼应,美元指数却一直下滑,似乎全球资本并不愿意进一步转换为美元资产,难道果真如此吗?未来美元还能再爬起来吗?
我们认为,短期美元指数的走向看欧元,欧元占美元指数57%的权重,使得美元指数的波动看上去像是欧美经济之间的PK,关键问题是中国向着谁。在近三个月中国领导人“三顾”欧洲的情况下,会明显降低市场对欧元和欧债的风险厌恶程度。其实,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欧洲最需要中国的时候。从全球博弈的角度来说,一个分崩离析的欧元区只会进一步加强已高高在上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形成联储一手遮天的局面。缓驰欧洲是中国在国际货币竞争布局中合纵连横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中国再三表态后,2011年欧洲债务问题不必要过度担心,几个危险国家的债券发行都顺利过关。加上日本也在对欧元频频示好,对冲基金也就顺水推舟地转向多方。再加上北亚的地缘风险也在释放,使得美元的避险需求无法提振,导致美元走软。
中期,我们认为QE2的强制注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消费,从而拉动消费主导的美国经济。理论上,消费的增长基于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形成的恒久收入的上升,简单地说,只要投放货币又不引发通胀快速上升,财富幻觉必然刺激消费和产出的增长。但这对于美国就业的回升和房地产价格的提升有多少帮助值得怀疑,因为毕竟制造业的繁荣和地产价格的回升才会真正巩固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它们是消费的真实基础。不论如何,在经济改善的推动下,美元重新反弹到80一线应该也可以期待。
若往更长期看,我们对美国经济总体不太乐观。设备更新投资才是发动新成长周期的动力,而目前看不到新兴产业拉动就业的明显迹象,设备更新周期也迟迟未能大规模发动,资本仍旧着迷于Facebook、Iphone、Ipad这些虚拟网络和消费电子的细枝末节,虚拟网络无法带来更多的就业,而apple的狂欢会给中国而不是美国增加更多的低端工作机会。
美国的问题出自哪里呢?并不是美国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恰好相反,美国仍有最发达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真正出问题的是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就业的渠道,这种渠道历来是美国最有核心优势的地方:第一,财政渠道,美国的军事-工业复合体一度是最初的利润和创新来源,目前的政府则更乐于把这些钱投入到医疗开支中,同时不断削减军费开支;第二,商业银行体系,目前美国的银行体系正在经历资产负债表衰退,融资功能基本丧失,在舔舐伤口的同时使得市场流动性干涸;第三,资本市场即华尔街模式,2000年以来在可以带来真正变革和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三大领域——生物、新能源和空间技术,并无一宗值得称道的IPO,华尔街原本是美式市场主义的精华部分——在它堕落之前。
引发新周期的三条融资渠道受到致命损伤使得美国的结构转型和中国一样费劲。如果复苏依旧乏力,美联储就会QE上瘾,6个月过后QE3出台的概率就会攀升,届时很可能会由于政治压力,进一步释放货币,而过于宽松的货币使得投资者对于美元的价值判断不断受到侵蚀,而且高企的债务也对美元债务的安全性,甚至美元国际地位的可持续性提出了质疑。毕竟从较长的历史来看,生产型国家的货币远比消费型国家的货币靠谱。这都推动美元指数去往70以下的历史低位,而蠢蠢欲动的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将随着美元的进一步贬值诱发全球性大通胀和大宗商品再度狂欢。届时油价将有望突破120美元,而几种大宗农产品的价格都将刷新历史纪录,残酷的货币竞争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