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多行按揭停贷个贷风向转舵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8日 06: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21世纪经济报道 丁玉萍

  核心提示:流动性吃紧压力下,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无限的“利率上浮”产品中去,成为商业银行贷款经营风险转变的共同选择。

  “按揭贷款停了”,“可以接单,但放款较困难”,“春节前没钱放了,之前审批的要节后才能放款”……1月27日,接受记者采访的数家银行个贷部门人士,对当前按揭业务情况的回应,如出一辙。

  此前一日,以“税收、限购”为主题的“国新八条”对居高不下的房地产市场及被房地产绑定的银行信贷均是一剂猛药。

  受新政影响,1月27日地产板块应声而落,逾六成个股下跌,在沪指收涨40点的情况下,地产板块整体收跌1.58%,资金净流出8.17亿元。

  新政一日之后,尚未有银行接到总行或来自监管部门的实施细则通知。各行目前二套房贷款政策还按照原来的“五成首付、1.1倍利率”执行。“一般情况下,总行一两日后就会下达通知。”一位国有银行人士表示。

  而对银行来说,一方面首付比例、贷款利率提高及针对非本地户籍人员的限购阻断了大量按揭需求;另一方面,政策传导出的调控趋严信号,令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风险不得不多加掂量。

  流动性吃紧压力下,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无限的“利率上浮”产品中去,成为商业银行贷款经营风险转变的共同选择。

  按揭停贷,银行转舵

  据不完全统计,中行、民生、兴业等多家银行在北京的按揭贷款已经“名存实停”——即通过大比例提高贷款利率、延长审批时间、延期放款等等方式变相“停贷”。

  “民生银行北京地区8.5%以下的个贷及流动资金贷款已经全部不做了。”27日,一位业内人士说。

  个贷利率高于8.5%,相当于当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81%上浮46%以上,利差空间可想而知。

  民生并非孤例。提高贷款利率,以价补量已是大多头寸吃紧的银行,尤其是存款业务增长缓慢的中小银行业务转型的现实选择。

  “尽管住房按揭业务需求仍然很大,但银行已在主观上倾向于做收益更高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20%-30%,甚至到40%,非常普遍,不过像民生这样利率高到上浮近50%较少,一般是头寸非常紧张的临时性策略。”上述银行业内人士说。

  “大前天是我们行本月最后一个放款日,当天放出去40多笔。”另一位股份制银行个贷部门人士说。

  银行个贷风向转变不仅是中小银行,资金相对宽松的大行也在悄然行动。工行今年就将重点推个人经营性贷款,该行个贷部门人士说,“以前也有个人经营性贷款,今年才开始大力推进。”据记者了解,该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利率较基准上浮20%-30%。

  首付高一成,按揭少两成?

  监管部门基于流动性、贷存比、资本充足率等涉及贷款规模的调控,令中资行个贷业务风向大转:以占据绝对优势的“低风险、稳增长”的住房按揭业务即可“坐拥江山”的传统模式,转变为“重创新、高利率”的更多高收益性个贷产品。

  利差空间相对微薄的住房按揭贷款自然开始“退居二线”。

  1月26日的地产新政,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购房需求的进一步抑制。“首付提高一成,预计按揭客户量下降至少两成。”27日,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

  去年两度房地产调控后,虽然房价及交易量不降反升,但购房交易方式已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购房交易者中六成选择按揭贷款,四成左右为自付型;现在六成是自付的,四成为按揭。今年预计按揭购房比例还会大幅下降。”他说。

  “首付提高一成,利率1.1倍,非本地户籍人员限购二套房,等等这些调控手段,对商业银行按揭业务的实质影响有限,目前大多银行二套房利率基本都实行1.1倍于基准。”一位国有银行高管27日认为,更大的意义在于,政策传导出信号,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还会继续出台,并且更容易体现为信贷手段的直接调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也预计,2011年个人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难以快速增长。

  北京中原地产认为,新政影响最大的是执行利率的幅度。同样一套贷款百万的房产,第一套房85折如果取消,全部基准利率,相当于加息4次。而第二套房若贷款利率增加到1.3倍,需要多支付近20万的利息款。

  “更高的首付比例,利率1.2倍、1.3倍也有可能。”上述国有银行人士直言。按规定,地方人行可根据当地政府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