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一号文件”为何聚焦水利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9日 16: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世纪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新世纪》周刊 记者 张艳玲

  “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出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时近春节,按往年惯例,中央“一号文件”即将在1月底发布。据本刊记者了解,今年的“一号文”仍以“三农”为主题。但和以往持续聚焦农民增收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所不同,通篇内容直指“水利”。

  这份文件暂定名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总体要求是“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其中,“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江大河治理、水库加固除险等”等是文件关注的重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告诉本刊记者,经过几年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农村改革”等大思路框架已经成形,所以有必要单独关注水利问题。

  聚焦水利保供给

  事实上,2010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已传达出中央重点关注水利建设的信息。但一向被视为“三农”领域全年施政纲领的“一号文件”,只是集中阐述水利建设要旨并明确相应的政策保障,仍显得异于常规。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连续八年参与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他告诉本刊记者,之所以如此强调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是“长远矛盾、当前问题、中央部署、社会共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2010年初至今,中国各地连续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由此暴露无疑。宋洪远指出,中国许多水利设施都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十多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以及越来越复杂的气候变化,水利建设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

  在学者们看来,最大的挑战是粮食安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分析,虽然连续七年增产,但中国粮食始终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他说,水资源和土壤决定粮食的生产能力,决策层希望通过兴修水利,保障国家的粮食供给。

  宋洪远也分析说:“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但经历西南旱灾、洪涝灾害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夏粮产量有所下降,这使社会意识到水利问题的严重性。”

  陈锡文则表示,上述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具体内容在2010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已部署落实。

  土地出让金输血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以“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为核心,陆续涉及“农民收入、农村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各个方面。宋洪远说:“所有的问题都轮了一圈,该轮到水利了。”

  文件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如要求用五到十年时间完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资源安全”四项任务。具体包括: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多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基本建设水资源和河湖健康的保障体系,等等。

  文件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增加水利投入的资金来源。据本刊记者了解,“一号文件”首次提及,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出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并规定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文件还强调,水利建设是政府主导,主要依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过中央投入将向中西部倾斜。

  为什么选中“土地出让金”作为增加水利投入的手段?宋洪远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很多项目筹集资金都用满了”,需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而众所周知,土地出让金充裕,且很多问题源于地方政府“折腾土地”。他表示,土地出让金和土壤有关系,土壤和水有关系,所以要切出一块来,明确土地出让收益“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守英表示:“水利建设在粮食生产中地位非常重要,把钱投入到水利上,比撒胡椒面似的投到其他地方效果要好。”

  不过,虽然不少农村问题专家对发展水利的重要性予以肯定,但普遍则认为单纯聚焦水利,难以真正解决“三农”领域的根本问题。

  2004年以来,“三农”问题受到决策层高度重视。从历年“一号文件”具体政策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资金等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对“三农”领域“少取、多予、放活”是贯穿始终的原则。虽然目前“农村投入体制已经建立”已是各界的共识,但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学者李平也对本刊记者强调,仅靠增加投入只是缓解矛盾,并不能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