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广汉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基地 绩效考核重农业指标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0日 09: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1月中旬,记者到四川广汉市采访,当地的领导建议:“看看我们的现代粮食产业基地。”

  这提议让记者心中为之一动。因为在各地采访时,一般介绍工业多,介绍农业少,介绍工业园区多,介绍粮食基地少。其实,除粮食之外,广汉还有许多发展亮点:连续13年位居四川省综合实力“十强县”之列,2010年全市GDP达到175亿元,财政总收入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35.1%和25%。

  广汉的粮食基地果然值得一看。走连山镇、过金鱼镇,记者看见,在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上,绿油油的麦田连成一片,无边无际,令人赏心悦目;田成方、土成型、路连网、渠配套,一看就是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在连山镇坞木村,记者见到了村民黄明水。继2006年、2009年两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后,前不久,黄明水又捧回了一块含金量很高的奖牌——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据了解,全国只有30人获得此项荣誉称号,四川省仅有黄明水一人获得。

  “种粮大有可为,也有不少收益!”黄明水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小麦正是拔节期,长势不错,应该又是一个丰收年!”

  黄明水一家4口人,以前只种了2亩多田,2000年,镇里整改了64亩河滩地,由于土层薄、肥力差,无人敢接手,他壮着胆子以每亩100元的价格将64亩河滩地全租下。之后,对种粮越来越有兴趣的黄明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把周边的撂荒地都包下来种粮。今年,黄明水的承包田已经达到1100多亩。

  “去年我种了600多亩,总收入128万元,除去成本,净利润有20多万元。”黄明水高兴地说,“今年肯定会有更好的收入。”

  黄明水去年为什么能赚20多万元?他给自己总结出3个原因:一是有好政策,二是重视科技技术,三是规模化。他一笔笔的账算得可清楚了:连片规模化种植可以提高机械化程度,亩均可节约成本约150元左右,去年600亩就可节约9万元,这就是利润;小麦过去只有300来斤,现在更换了新品种,用上了新技术,达到了400多斤,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国家有最低保护价,有补贴,还有农业保险,广汉市对种植粮食50亩以上的农户按规模进行资金奖励。“有这几方面的保障,种粮肯定有赚头!”

  在广汉,像黄明水一样愿意多种粮、靠种粮致富的农民还有不少。几年来,先后有5人成为受农业部表彰的“种粮大户”。广汉已连续7年实现粮食增产。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6.5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38公斤;水稻、小麦亩产分别达到612公斤和412公斤,主要农作物单产均居四川省前列。

  广汉农民为什么爱种粮?为什么能连续7年增产?

  与广汉市委书记杨波交流时,他说,广汉18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为纯农业乡镇,为了让这些乡镇安心种好粮食,政府每年拿出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更关键的是对农业乡镇的绩效考核也只有农业指标没有工业指标。

  广汉市长毛君甫告诉记者:“广汉地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市,绝不能单纯为了追求GDP就把这么好的土地搞成一个大工地!”

  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措施也就很到位。广汉市投入资金与四川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共同建设水稻小麦“专家大院”,实现了技术到田“零距离”,专家农民“面对面”,使新品种、新技术可以最先在广汉得到推广,2010年,广汉小麦、水稻最高亩产分别达到了509公斤和78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