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0日 14: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外管理
摘要:蒙牛作为国内乳业巨头企业,其市场影响力有目共睹,前一段有关蒙牛深陷“诽谤门”事件确实值得人深思,国内各权威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事件的各种评论,近期,央视经济频道《今日观察》评论员刘戈的评论文章很受关注,刘戈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蒙牛的病根在哪里?”旨在透过现象来寻求事件的深层次问题,试图从问题根源来进行剖析。作为一个巨头企业,只有从根源着手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使企业良性的、长久的发展。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此次“诽谤门”。
安勇的位卑权重
深夜零点,蒙牛就“诽谤门”事件发布《蒙牛集团关于“安勇事件”及诽谤与被诽谤的声明》。声明首先承认,安勇是蒙牛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的一个产品经理。接着注解:“在蒙牛,每个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经理。例如:当年酸酸乳超级女生就是由产品经理做的,在做之前,公司高层都不知道。”(后面这句话在其企业网站上的文本中被删掉了)这段文字表达出来的意思是:蒙牛是一个把权力直接下放给产品经理的公司,甚至每一个产品经理可以未经授权、不通知上级、暗地里开发新的产品。
而按照一天前声明中的表述“蒙牛公司高管都在正常工作”,因此,安勇虽然被捕,但不影响这句话的正确性,所以产品经理显然不是高管。也就是说,产品经理是一个具有独立签署合同、自由使用经费、随意开发产品的低级别管理人员。一家公司竟然采取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一定会让管理学家们感到十分费解。
当然,预设了这样的逻辑后,真正想表达的是下面的内容:“2010年7月,安勇发现伊利集团的儿童成长牛奶产品在其包装上标明含有鱼油(DHA)后,在未向任何上级请示的情况下,擅自与合作公司联系,发表了鱼油中含有的EPA成分对婴幼儿健康不利的言论。安勇这种行为,造成什么后果,就承担什么责任。”
所以基本结论是:安勇是低级别管理人员,他手上有很大的权力,所以他未与任何上级打招呼,伙同公关公司私下策划了这个活动。而且安勇所做的,也不过是对一个科普话题发表了看法。
声明接下来是意味深长的,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安勇原是伊利集团的员工,2006年才来到蒙牛,他在做损害兄弟企业的事时,没有向任何人请示,擅自而为,其中缘由,我们也正在了解。”
蒙牛集团的创始团队和众多管理人员都来自伊利,这是业内人所共知的事实。而在此处又单独提出来,并对一个加入公司五年之久的老员工还特地加一个“才”字,颇显良苦用心。
声明的最后,还用了超过一半以上的篇幅讲起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一个故事。“近年来,蒙牛集团曾多次遭遇类似的诽谤事件。”并称,“其中经公安机关查实,2003年到2004年间,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雇佣公关公司对我公司进行新闻攻击。”
注意,文中表述十分清楚,而这个故事发生在六七年前,且不论故事的真实性,人所共知的是,在此期间两个公司的主要管理人都发生了变化。在解释当下问题的时候,把几年前一个未经证实的事件娓娓道来,想说明的无非是:伊利的不仁在前,蒙牛公司个别员工个人行为的不义在后,两家公司都有错误。不同的是,伊利对蒙牛的诽谤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公司行为,而蒙牛则是员工未经授权的个人行为。
至此就形成了一个看似圆满的逻辑链。但这番解释显然不合乎我们对一家公司治理机构理解的基本常识。经济学家赵晓(微博)在他的微博中发表评论说:“没有想到蒙牛会做出这样的事来!——我说的不是他的公关高管行不义,而是事发后,公司能拍着胸脯大言不惭地对公众说绝无此事,且发红头文件将整个事件的瓜葛断然否定得干干净净!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头牛啊?”
虚伪的企业文化
在几个小时后呼和浩特警方举行的历时三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上,警方特意说明:“根据证据来看,此案无更深层次背景。”“没有更深层次的背景”和“安勇擅自而为”相映成趣。
从事件的恶劣程度和造成的社会影响看,此次“诽谤门”已经不再是两家公司的恩怨,而演变成一起公众事件,人们希望看到真相,希望对过去几年这个行业中发生的丑行进行一次总清算。
如此大的脓疮如果依然被创可贴所覆盖而不是被挑破,受伤害的就不仅是当事企业,而是整个社会。在谴责企业竞争中的卑劣行径时,我们还是不免发问: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吗?
退一步讲,即使事实如蒙牛解释的那样,安勇的行为没有经过上级批准,纯属个人行为,那么我们也需要提出这样的疑问:蒙牛是怎样培养出如崔永元嘲讽的那种“花自己的钱为公司做事的宽广胸怀,为公司做事还不让公司知道的默默奉献精神,为公司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气概”的“优秀”员工的呢?
参观过蒙牛总部的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从院落到车间无所不在的格言警句。公司的文化手册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在一家草根创业、注册在开曼群岛、股权结构复杂的企业的文化手册上,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词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科学发展观是成长的法宝”。
你很难相信这种表述的真诚性。说白了,这是给别人看的企业文化,而不是企业和员工作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企业文化。
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特仑苏OMP虚假宣传;从全球总裁招聘秀到牛根生因为《蒙牛内幕》一书状告副总裁;从牛根生裸捐到为500所小学捐献一年的牛奶;从与投资方对赌到声泪俱下的打民族情绪牌——在现实中,人们看到真正的蒙牛企业文化,是以营销为主导、以速度为目标的文化。
蒙牛深陷“诽谤门”,遇到了成立十多年来最大的危机。这个曾经跑出了“火箭速度”、一度被奉为成长神话的企业,被越来越多的丑闻缠身。在这里,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一家已经名满天下的大型企业里总是发生和其规模、声誉不相符的事情,依然会在看似小儿科的事情上栽跟头?
企业文化从来都不是靠写在墙上的标语和印在手册上的名言警句打造出来的,而是通过企业的所有具体行为在员工心目中抽象出来的。蒙牛的病根就在这里——说的和做的是两码事,在这种文化的鼓励下,安勇这样的“优秀”员工不被制造出来,也难!管理
(本文作者系央视经济频道《今日观察》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