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CNTV名家专栏 >

谢国忠:打击通胀停在嘴上 不加息源于维护国企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0日 17:2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新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美国、欧洲和中国仍在希望,不用太大动作即能稳定当前局势,希望通过拖延来解决诸多难题。这种做法正推动通胀至一个新的高度。有些危机难以避免

  【财新网】 (专栏作家 谢国忠)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金融市场已经准备好收尾了。未来两个星期,交易量会很低,交易员们会去度假,不是去滑雪,就是去暖和点的地方。无疑,2010年是宏观消息主导的一年。大部分时间,市场踩着宏观消息的节拍起伏。这一年结束时,美联储重申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庞大的财政刺激法案;中国在探讨如何抑制通胀,却坚持不加息;欧洲还在主权债危机中苦苦挣扎。这些事件的意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2011年的走势。

  美国仍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财政和货币刺激,以解决经济困境:高失业,高负债,及庞大的财政和贸易赤字。这种做法的理由,是只要经济维持下去,问题会越变越小。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出问题,就像汽车抛锚。如果有人帮着推汽车,直到它自己打着火,问题将不复存在了。过去二十年中,人们都这么想,正是如此才导致了2008年的危机。让问题不断累积,直到最后汽车根本无法启动。前两年的大规模刺激手段效果不佳,美国人的反应是采用更多的刺激。这将导致另一场危机,也许就在未来这几年。

  美国财政刺激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让奥巴马能在2012年连任。他们当然有可能达到目的。但如果要让美国经济能比较体面,令奥巴马得以连任,就需要有三个条件:新兴经济体继续通胀,维持了美国的出口;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支撑了美元的价值,抵销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原油价格不会飙升,以减少美国刺激政策的效果。

  但事情也可能不朝这些方向发展。今年12月,市场最重要的变化,是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了100个基点,国际原油价格超过了90美元/桶。这样的两个水平还不足以引发另一场危机。历史上平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6%,目前是3.4%,还比较低。2008年,石油价格曾飙升至150美元/桶。只要国债收益率没超过历史平均水平,油价还没到2008年的高点,美联储还不至于惊慌。

  不过,上述两种情况还是有可能在明年发生的。市场逐渐倾向于认为,美联储的真正目的是用货币化手段洗掉美国的债务。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在鼓励美国政府,企业和家庭在短期内重新融资,而且不必担忧长期利率,因为即便美国国债市场崩盘,美联储也不会改变政策。但如果美元发生危机,美联储有可能改变政策,因为这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依然数量巨大。如果外国投资者抛售美国国债,逃离美元,美联储大概没有胆量像1998年俄罗斯做的那样——通过恶性通胀违约。

  美元得到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支撑。2011年,欧洲很可能解决不了危机。如此一来,美元将得到支撑。美联储可能会实行第三轮、第四轮甚至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而不用担心后果。

  美联储的理想状况是,美元逐步贬值,以反映美国的高通胀,及短期利率大大低于通胀率,也即负实际利率。如果美联储能在将5%的负实际利率保持十年,美国的负债可减少40%,会回到历史平均的水平上。

  但是,如果欧洲能找到一个解决其主权危机的方案,例如,把救助基金增加一倍,美元有可能大幅贬值。石油价格将因此飙升。这对美国消费者来说,相当于加税,会抵销刚通过的财政刺激的效果。一旦美联储觉的其政策弊大于利,它可能改变政策。

  欧洲需要清晰地说出其解决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做法。欧洲急需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这样的机制(第11章“重组”的根本目的是拯救企业,使企业摆脱无力偿债的困境,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按照第11章的要求,企业将凭借未来收益支付部分或全部债务,而不是通过出售财产来支付。为此,第11章规定了一系列支持破产公司的条款,以增加其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债权人收回资金的努力被中止了,债务人企业将停止支付本金和利息,直到重组计划付诸实施。)。这个方法的症结在于债主们是否愿意放弃部分债权。由于欧洲银行,尤其是法国、德国和瑞士的银行持有大量主权债务危机国的债权,让它们放弃分债权可能引银行业危机。因此,欧元区必须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欧元区比美国和日本都要健康。它的国际收支良好,国家和家庭债务水平要比英美低。虽然作出决定的速度慢,但它最终还是会做出决定。我很乐观地认为,欧元区债务危机会在2011年得到解决,如此一来,美元会遭受可怕的打击。

  中国正嚷嚷要打击通胀,但暂时看起来,所谓的打击也只是嘴巴上说说。最近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即是为了展示决心。但央行在出售央票时不太顺。上调准备金率更像是央票替代品,只是更便宜些,而不是打击通胀的新手段。显然,这种数量型政策不太有效。银行系统外的信贷扩张弥补了系统内的收缩。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中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改用利率政策呢。

  通胀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存疑,令市场怀疑中国解决问题的决心。如果遏制通胀只是嘴上说说,其目的恐怕是为想让价格上升,抵销过去货币增长,同时不至于让债务人受苦,因为负债的主要是国有企业。

  美国、欧洲和中国的事情说明,三大经济体仍在试图蒙混过关,也即,不用太大动作即能稳定当前局势,并希望通过拖延来解决诸多难题。这种做法正推动通胀至一个新的高度。全球经济过渡到高通胀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些危机不可避免。■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公司董事;财新记者陈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