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CNTV名家专栏 >

朱大鸣:保障房主流应是公租房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0日 17:2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朱大鸣

  上海市政协委员夏斯德建议,应该以公共租赁房建设为主导,加快解决市民保障性住房问题。民建上海市委在提交的提案中,也建议已经建造而尚未出售和即将继续建造的保障性住房,应大部分用于出租。

  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公租房,是住房保障体系的一次观念变革。在房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学些新加坡的组屋和香港公租房制度。

  新加坡在保障房这一块做得非常好,已经成为典范。新加坡花了50年的时间,通过政府行之有效的公共住宅(组屋)发展计划实现了90%的新加坡居民都拥有自己的房子,在此比例中,82%的居民是住在新加坡政府组建的公屋,仅有18%的居民是住在商品房内。

  香港的保障房同样比较成功,现行香港公共房屋包括廉租屋、居屋和房委会下辖的临时房屋三个类别,前两者占公共房屋总数的90%,主要由政府建设,出租给低收入居民。香港严格限制公屋面积,多数是50至60平方米,有的只有20至30平方米;居屋拥有非完全产权,只能由房委会回购,业主10年内不能出租或出售。廉租屋则完全没有产权,政府每两年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一次租金,轮候来租。目前,香港共有约73万套公屋住房,超过200万人租住其中,约占香港总人口的29%,成功解决将近三分之一香港人口的住房问题。

  中国的保障房应当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面积要小一点,不要好大喜功。容积率可以高一点,但不要建成“贫民窟”,质量要求很高。廉租房和公租房应当实现轮换制,杜绝一家独占太久,更不能让保障房成为一些人赚钱致富的工具。

  在我国,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着重发展廉租房和公租房确实很有必要。廉租房和公租房对于其他居民来说,也是比较公正的一项制度。救急不救懒,应当是保障房的一项基本原则。否者,保障房就会沦为特权房,有权力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将保障房据为己有,或者长期鸠占鹊巢。而很多经济适用房成为官房,成为官员权力寻租和自肥的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一旦保障房和商品房市场数量都很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者之间搞好防火墙,因二者的运行规律是不一样的,前者主要目标是权力规范,公平供应,后者的目标是价高者得之。但是,我们当前呼吁建设保障房,可以由市场化来运作,尽快地集中各种资源,满足中低收入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