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0日 17: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凤凰网
河南禹州“368万元天价过路费”事件,让民众再次领略到中国收费公路的乱象,而该案引发的冲击波继续发酵。交通部副部长昨日在回答媒体有关天价过路费提问时指出,没有收费公路的政策,就没有中国交通的现状,也没有农村公路取得的这些成就。该负责人还特别强调,收费公路政策对支撑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的确,如果从1984年中国第一条收费高速路开通算起,中国公路的基本模式就是“贷款修路,缴费还贷”,而这种模式在经济欠发达、政府财政匮乏的情况下,为中国公路建设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照交通部部长2010年12月28日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的介绍,到2010年底,中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如果没有“贷款修路”的模式,很难想象有今天的成就,就此而言,交通部负责人所称的“没有收费公路的政策,就没有中国交通的现状”当属事实。
但必须指出,这种主要依靠贷款修路,并通过收费的方式还贷的公路建设模式具有先天性的弊端。公路作为一个公共产品,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建设资金也应主要依靠政府来提供。修路是古典经济学家眼中政府最本职的工作之一。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尽管有近60多个国家存在收费公路,但在公路建设中鲜有将“贷款修路,缴费还贷”作为主流模式,甚至唯一模式的。因为公路的过度经营最终一定会戕害其公益性。
中国依靠贷款修路的方式,在公路建设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正因为如此,中国收费公路的里程在全球遥遥领先,并引发了一系列收费乱象:
其一,根据2007年的数字,全球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70%。而在美国,总里程为9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中,只有7800多公里为收费路段(约8.8%)。
其二,根据有关资料,以公路通行费为主体的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20%,而中国公路车辆通行费占人均GDP的比重超2%,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是美国、日本等国的2倍以上。
其三,不仅高速公路收费,二级公路甚至乡镇公路都收费。根据统计,在全国收费公路总里程中,二级收费公路里程和收费站均占总量的60%左右。
其四,违规收费现象屡见不鲜。根据2007年国家审计署关于公路违法收费的审计报告,16省(市)在100条(段)公路上违规设置收费站158个,截至2005年底违规收取通行费149亿元;7省(市)提高收费标准,多征收通行费82亿多元。
其五,违法延长收费时间成了惯例。按照有关规定,公路收费的最高期限不得超过20年,但很多地方的高速路收费时间都超过了20年。特别是如首都机场高速路,投入只有十几亿元,但收费超过了百亿元,成了名副其实的暴利和创收公路,严重影响首都形象。
这一切,很显然都和中国贷款修路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贷款修路的本来要义,是在还清贷款之后将公路的公益性还给民众,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公路即使在还清贷款之后依旧收费。这和中国公路建设过度依赖贷款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各级政府财力不足,贷款修路有其合理性,但在中国年财政收入已经超过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的情况下,过度依赖贷款修路,不仅缺乏合理性,更造成了中国物流成本高企,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在流通环节的畅通。
破解这个困局的关键无疑在于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让政府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修路的职责,还公路的公益属性,不再让其成为赚钱的工具。当然,要一下取消收费公路和贷款修路的模式肯定不现实,但很显然,时下我们也没有必要为这种弊端丛生的模式大唱赞歌。中国的公路建设必须回到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道路上来,逐渐摆脱对贷款和经营性公路的依赖。
路是用来走的,不是用以赚钱的工具,而修路自古以来都是政府不容拒绝的天职,这在古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只有政府真正承担起修路的天职,才能确保公路的公益性特征不被扭曲,最终惠及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