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0日 18: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12月28日电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今日做客新华网访谈时表示,农产品的价格调控往往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有一个相互两难的问题,谷贱伤农、谷贵伤民,但不管怎么样,农产品价格走势以及农产品价格在调控中在兼顾各方利益是需要把握三点。
这三点包括:第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非常少的国家来说,农产品在较长时间内,它的相对价格必定是上涨的,不能指望一个人均耕地非常少的国家,农产品价格持续保持;第二,保证农产品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上涨幅度不至于失控;第三,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与农产品价格涨幅相适应。
梅新育还指出,不管怎么样,可以确认一点,中国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是不可更改的。特别是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比如粮食、棉花,需要耗用大量土地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它的价格上涨将会更加突出,而且这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将是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当中,是最早丧失成本竞争力的行当。农业当中别的农产品生产,可能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能保持成本竞争力,但是像粮食、棉花这样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将是最快丧失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其实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成本竞争力。
而对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利润有可能没有真正达到农户的手中,而是被过多的中间环节蚕食”问题,梅新育提出,不仅仅是农产品,很多制成品、工业品也是这样,价格上涨的好处都是流通环节拿到的多。
他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情况没法完全避免。但是我国目前流通环节对于生产环节强势有点过头,超过了一定的深度,流通环节强势在农业生产领域表现非常突出,因为在农业生产领域,生产者是分散的小农为主,这样他在市场上的天然谈判地位就比较弱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采取的措施有:第一,政策性的机构,比如中储粮等,可以采取农产品保护价收购,这样可以给农民一个保底收入水平。可以推动农民走向发展合作组织,推广农产品直销。第二,农超对接,甚至是农民合作社有社区里的超市和社区里的居民直接对接,这样的措施能够让农民和消费者多分享一些利润,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会化解上面的问题。当然,不能指望它彻底消除。(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