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1日 02: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当达沃斯的世界政商学界精英们热议中国的时候,中国人自己即将放下手中的工作,欢庆农历新年。未来一周不会有经济数据,不会有新增贷款,不会有调控政策,有的是欢乐,是亲情,是消费。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带着年货回到父母身边,却发现家里厨房里多了新的微波炉,卫生间的老式洗衣机已经变成了滚筒式,或许下次得给父母带一部苹果手机了。
写下每一周的展望都面临着无数不确定因素,可是当记者在年关前写下虎年最后一篇展望时,却发现其实很多东西是朝着它既定的方向在发展。
家乡的面貌与一年前又有了很大变化,这预示着城市化的进程;再过两年地铁会从镇中心一直通到大江对岸的南京市区;家里的电器在升级换代,这是巨大的消费潜力。
在地方一家钢铁企业上班的同学已经升任工作段的负责人,手下的60多名工人超过半数是大学生,他们有着更好的技能和学习能力,或许中国制造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这些鲜活的、正在发生的事例,包含着数量化的分析报告所没有的细节,在这些细节中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改变和方向。
当然,不会没有问题。十年前小镇的房价还只是每平方米千元,现在,父亲指着还包裹着脚手架的两座高楼说,开盘价已经刷新了纪录,达到每平方米1.5万元。房产税刚刚在上海和重庆开征,但高房价早已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
房地产泡沫是经济的风险,但泡沫并不一定不能与经济增长同时存在,问题在于国民能否实在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如果每年房价上涨控制在10%以内,同时工资涨幅至少能达到GDP增长的水平,那么或许高房价可以逐渐消化。
还有更紧迫的事情,乘坐火车从北京南下的人们,已经亲眼看到了田间枯黄的冬小麦。中原这场大旱同样刷新了多年来的纪录,它会给今夏的小麦收成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农产品关系国计民生,现在更是物价指标和通胀形势的晴雨表。眼前枯黄的小麦不由得让人担心。
1月份的银行新增贷款已经突破万亿,这还是监管部门驻点各大银行拼命压的结果,经济的强劲可见一斑。其实过热并不那么可怕,比过量流动性更可怕的是过多行政干预带来的市场失灵。银行的渠道堵死了,企业仍然要融资,于是地下金融又会大行其道,国有银行体系也会产生寻租空间。
2010年全年上市公司业绩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目前已经公布业绩快报的近千家公司中,八成报喜,而这种趋势还将在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经济的复苏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强势在过去一年里一直与股市的表现背道而驰,今年这种情况还会重演吗?比较大的概率是不会,因为市场迟早会修正自己的错误。问题在于,分析的逻辑再毫无瑕疵,也无法替代市场的权威,还是拭目以待吧。
《第一财经日报》全年订阅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