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有竞争的慈善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1日 00: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丁婷婷

  有一段时间每次去肯德基的时候,肯德基员工总会说:“捐一块钱吧,我们会代您捐给有需要的人。”每次我都会在付账时习惯性地多掏出一块钱。有一天,朋友说:“你这也太小气了,为什么不捐十块呢?”

  好吧,我承认我不愿意掏出十块,这会让我下次再来肯德基的时候不愿意再捐。十块钱的慈善对于我来说不可持续;而一块钱只是举手之劳,事实上一个月内我的捐助总额居然超过了十块。

  在我开始掏给肯德基第二个十块时,李连杰突然跳出来冒了个泡:壹基金成功转型为公募基金会,可以向社会公开募款。

  很像B2C的模式,壹基金的宗旨是每个人每个月捐一块钱,让每点微小的贡献,汇集成一条浩瀚的援助长河,这就是所谓的微慈善。

  我仍然在习惯性地捐“一块钱”,而我的朋友安猪则在费尽心思地把这些从民间收集起来的点滴捐助通过“分销渠道”送达到需要者手中。安猪是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的发起人,从2004年到现在,他“忽悠”了不计其数的城市青年将书籍和学习用品塞入行囊,像蚂蚁搬家那样奔赴邮局鞭长莫及的山区,游山玩水同时播撒善意。

  “多背一公斤”有庞大的志愿者群体,各地的志愿者会将学校的信息和所需的东西传到多背一公斤的官网上,然后相关数据都会迅速发布,然后各个城市“分舵”的志愿者们会选择其中一两所学校所在的地区作为下一次旅程的目的地。迄今为止,一共有1208所学校从中受益。

  安猪这个公益组织成功组建的秘诀是“让参加者能从活动中得到快乐而不是负累”。所以,从建立之始,“多背一公斤”就和“同情、可怜、给予、救助”等传统中国式的慈善观分道扬镳,将旅行和慈善结合在一起,旅程的前半段做公益,后半段游山玩水,试图用轻松愉悦取代责任感或者使命感,因为只有让大家感受到快乐,才会不断地有新鲜的血液进来,团队才能迸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快乐地做着微慈善的安猪也一度很烦恼。他对李连杰的壹基金此前所遭遇的困难感同身受。壹基金的执行主席周惟彦在转公募的发布会说过这么一番话:“壹基金计划借母体红十字会的公募牌照来募款,善款进入母体专户,使用时需走母体的内部财务流程,后者的资金使用范围较狭窄,支出并非随意。以2008年汶川地震后壹基金筹集的善款为例,其中,仅200万元由壹基金自己操作,剩下的4000万元全交由红十字会支配。”

  如何将筹集的物质善款在自己组织的监管下高效及时地送达需要者的手中是一个难题。他在博客里面曾经这么写道——“如果我用传统NGO的方式来做的话,结果会是什么?也许是在2004年抱着计划书的10.0版胎死腹中,于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多背一公斤’这个词;又也许经过几年的‘正规化’运作后,成为了一个非常主流(同时又是非常平庸)的NGO。”

  壹基金选择了转公募并且成功了,所有的资金物资全部都可以得到该组织的监管,而安猪则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将实物亲自送到乡村去。

  这些大型的或草根的慈善公益机构正在竭力使自己在保有和送达爱心上更具有公信力。但是,对于那些“主流”的公益组织来说,由私募走向公募显然更理想,这意味着可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李连杰的成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但是深圳民政局局长却谨慎表示,公募基金会注册的门断然不会就此打开。

  我的另一位朋友大漠一度对官方的慈善组织缺乏信任感,因为他们不会给他看钱都被使到哪里去了,他在青海捐了五所学校,全部是自己扛着现金过去。

  对掏了钱的民众,他们应该有权利选择更有效的机构将自己手中的一块钱真正送达给有需要的人。我期待多一些这样的机构,让我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第一财经日报》全年订阅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