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丁婷婷
很多时候,我希望为我所在的被称为“无根之城”的地方做些什么。
这座城市户籍人口有171万,像我一样统称“外来务工人员”的有864万。人口密度最近“荣升”全国第一、全球第五,商业区经常被排队等着上公车的成千上万人挤占了半条大街;城市从北至南三条主干道没有一天不是被车辆堵得水泄不通;而每天我就这样被人流推着不由自主涌上地铁。但这里的人们普遍感觉孤单。
我很能理解这座城市的某大型工厂为什么诞生了“十几连跳”。当我去到他们工厂时正值换班,一大批员工黑压压地涌出厂门,又涌向各个食肆,在街区晃荡。总得有好几千人吧,可是安静得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他们基本没有什么言语的交流,即使并肩行走也是寂然一片。就连那些在当地有些成就的人们,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商人抑或是建筑师之类,在卸下面具时,都会说渴望回到家乡——如果说家乡有这座城市这么好的设施环境,能够获得这么好的社会地位或是如此多财富的话。若是酒酣耳热就该有人开始仰天咆哮了:这××什么一×地方!到处都是金子,可就是没有我的家。
我想,总得为融入这个城市做些什么,让我收获这个城市的归属感。我想到了做义工。这个城市义工组织发达,据说注册义工达到了20余万人。著名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源于这里。通过这样一个完善健全的组织平台,我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直接达到有需要的人们身边,是个“省时省力”地“奉献社会”的好渠道。
但我最终放弃了,源于一次前单位的年中会。很诡异的,我们的年中会在当地一家香火鼎盛的寺庙大堂里举行;更诡异的,茶歇时候一队义工鱼贯而入端出水果和糕点,给我们单位的员工们倒咖啡。我目瞪口呆,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义工们,何以沦落到给事业单位员工端茶递水?
随后的时间里,我在图书馆撞见正在帮忙整理书籍的义工,看见了在商业区十字路口维持交通秩序的义工。我更疑惑了:这些本该属于政府公共职能范畴的工作,何以要交给义工?图书馆应有图书管理员,十字路口应有更多的交通管理员,不是这样吗?何以义工成为了政府的免费劳动力?
后来我才知道,这城市里的义工组织大本营驻扎在市中心一栋新盖的大楼里,办公室的隔壁是团市委派驻的机构,“最大的领导”是团市委权益部的部长,要成为一名正式义工,需要提交材料“注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方能转正颁发“义工证”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马甲。
但我仍然想做些什么。朋友小A开始传授他的“体制外义工”经验,方法很简单:发动人们为流浪的小猫小狗搭窝,在纸箱里铺上布料—放上棉絮—再铺上一层布料,然后将小纸窝送去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组织人们在流浪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蹲点喂食,按时放置食物;带上一批人去养老院,听老人们讲述他们年轻时的事迹或是抱怨子女不来看他们;收集挂历纸给聋哑学校做盲文,因为盲文纸很贵,很多聋哑学校都负担不起。除此之外,就是每个星期要组织两到三次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比如放风筝,比如唱K,比如登山,比如三国杀等等。
在杭州、上海、哈尔滨,小A发展了400余人的组织,彼此间相互关心、相互陪伴。
既然这座快节奏高强度的城市里有那么多感觉孤单的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己之力建立一个小小的组织,带给他们一些归属感,让他们能有无关利害的朋友一起吃吃饭,一起看看电影,在群体活动中找到点感觉,感觉自己被他人所需要。在打理好自己的幸福感之后,再能向外有所传送,送给无家可归的小动物们,送给需要帮助的老人们、小孩子们。
这看起来很像小学生作文的内容,事实上我们要做的也就是小学生作文里出现的那些事。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活计,建立和维持都需要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像这个城市里的大部分人一样,小A工作繁忙,时常加班加点,但只要一有时间,哪怕几分钟,都会将其投入到这项“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水平”的业余活动中去。
新人加入,需要给予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被承认;谁生病了,需要慰问,让他们感觉还有人记挂;组织活动要安排场地,尽心尽力让大家在休闲时间放松;谁有需要帮助的,联络各地朋友给予驰援,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体制内”的义工们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小A总是说很累,但他很开心。他认为幸福就是分享,归属感就是被需要,哪怕只是帮大家做一道菜都会很满足。
而我,在这个省份提出“幸福广东”的时候,正在小A的帮助下试图建立这样一个温暖的小群体,将我的业余时间投入到为更多人提供一些小幸福、小温暖的活动中。
《第一财经日报》全年订阅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