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1日 06: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张宁
自银行强势加盟后,信托中的信托(TOT)产品渠道市场开始发生巨大变革,规模纷纷跃上10亿元。与此同时,TOT业绩表现抢眼,逾六成产品跑赢大市。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将近40只TOT产品。其中,仅在平安信托平台上发行的产品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而在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震荡市中,TOT产品业绩也十分骄人。据华润深国投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16日,该公司发行的国内首只主动型管理的TOT产品——托付宝TOF1号最新参考净值为110.21,累计收益率10.21%。
这一表现不仅跑赢了代表阳光私募平均水平的晨星中国·华润信托对冲基金指数(MCRI,同期回报6.68%),也跑赢了代表股票基金平均水平的中证股票基金指数(同期回报4.08%),更大幅领先沪深300指数(同期回报-9.42%)。而从市场公开信息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5日,在32只业绩可得的TOT产品中,有20只产品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超过了同期市场水平,也就是说,逾六成TOT产品跑赢大市,其中更有10只产品的累计净值超越了阳光私募基金的总体水平。
在业绩亮眼的同时,信托产品的规模提升也值得关注。自银行强势加盟后,TOT渠道市场就开始发生巨大变革。据某信托人士介绍,最早的东海证券发行TOT所利用的渠道只是采用旗下各营业部分销的模式,而其后的华润、平安等行业先行者也均是通过自身平台上的固有资源发展客户。
截至去年年底,已有光大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及大行陆续在该市场中渗透。得益于强大的渠道力量,由这些银行主导开发的TOT产品普遍都接近或达到了10亿元以上的规模。
在奉行“渠道为王”的资本市场中,银行无疑也成为该市场分配中的主导者。据信托人士介绍,银行不但包揽了资金托管费及产品销售费,还分享了本应由投资顾问获取的大部分固定管理费和投资收益分成。
据私募人士介绍,有些强势银行所提出的投资收益分成更是占到了8%。而投资顾问原本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分成也只不过在20%左右。
部分投资顾问对此意见颇为激烈。有市场人士认为,渠道过高的销售费用容易挫伤投资顾问的积极性;而从市场开发的角度看,业绩引导应该重于当前的规模引导,通过业绩的稳健上涨所引入的后续申购也应该重于单纯追求首发规模的一次性收入。
事实上,过分追求规模的负面效应也已经开始体现。据悉,由某大行发行的规模接近10亿的一款TOT产品,因投资业绩在前期的震荡市中陷入低谷,正面临赎回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