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内外因素推动粮价稳中有升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1日 06: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证券时报网 官方微博 var tblog_skin=6;//设置模板 var tblog_channel=31;//设置suda统计参数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作者:曹雪松

  去年中期以来,全球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达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该指数在去年6月至 12月间上涨了32%,甚至超过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进入2011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进一步出现飙升,小麦等主要粮食产品的涨势更加有增无减,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在2月8日甚至冲高至近两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球各地的恶劣天气是粮食价格飙升的重要推手。澳大利亚的洪水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洪水造成澳大利亚小麦减产一半。在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阿根廷,天气持续炎热引发旱情,影响了玉米、大豆的播种和生长。美国的严寒天气不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和运输。此外,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大量囤积粮食,一些重要产粮国也在限制粮食出口,加剧了粮价的涨势。此外,在金融层面上,虽然美国经济复苏出现了一丝曙光,但美国的高失业率问题仍不是在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美联储在2011年可能仍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使得弱势美元的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改变,从而间接对国际粮食价格的走高构成了重要的支撑因素。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中国的粮食问题也很难独善其身。目前,自去年10月以来出现的中国北方干旱至今仍未见明显缓解,进一步导致中国及全球小麦减产压力加大。据了解,河北、山西等八省部分地区受旱地区小麦即将陆续进入返青期,未来用水需求将明显增加,如果旱情进一步延续,将不利于小麦返青生长,对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而这反过来又可能将推动全球粮食价格进一步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月8日发出警告称,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中国正面临严重干旱,而这可能给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影响。

  除了干旱,中国粮食作物也在日益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高度自给的粮食安全政策,但是仍有部分粮食依赖国际市场,如大豆价格就完全受到国际价格影响,玉米、大米和小麦等谷物价格则受到国内供需因素和国际价格双重影响。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份,中国谷物进口量达到 551万吨,同比增长106.3%,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际环境对国内粮价影响越来越大。

  此外,国内农产品生产的各种成本也在不断高涨。就人工成本来看,农村用工价格逐年提高,在成本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以山东为例,2010年山东每个劳动日工价平均在42.57元,同比上年增加 9.73%,主要粮食作物的亩均人工成本为734.7元,占总成本的51.22%。其次,化肥、农药、机械作业费等物资费用支出也在快速上涨。而且,这些成本都属于“刚性上涨”,很难出现大幅回落。同时,运输成本的不断增加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收入分配改革等因素,国内粮价本身就存在着稳定上涨的趋势。而从近几年的农业政策来看,政府也支持粮价的稳步上涨。而农民惜售在近几年也表现得越发严重。在2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除了决定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补助外,还继续提高了今年稻米的最低收购价,这些都是粮价上涨的潜在支撑因素。

  因此,从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内各种体制成本和客观因素看,今年国内大米、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价格将几乎会毫无疑问的保持上涨势头,而且短期压力大于长期压力。不过,未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天气灾害逐渐退去,各国粮食生产逐渐恢复;国内粮食在今年的单产面积和产量也会有所上升,同时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各种支持政策,可能会对稳定粮价产生一定的作用。但综合来看,2011年国内粮价会基本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

  (作者系安邦咨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