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推进经济民主建设 清除唯GDP论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1日 06: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证券时报网 官方微博 var tblog_skin=6;//设置模板 var tblog_channel=31;//设置suda统计参数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作者:黄丹华

  “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将GDP增长率淡出经济发展目标之列,这标志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科学发展的思想已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目前各地区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看,淡化GDP的思想已在相当多的地区有所体现,但还有一些地区仍然将GDP高增长作为主要目标。不可否认,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自然禀赋、发展阶段的不同,一些地区确有追求GDP增速的客观需要,但除去这些因素外,更多的则是行政体制、地方利益、发展理念等因素影响着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而这些因素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淡化GDP的主要障碍。

  首先,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是淡化GDP的主要阻力。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始终扮演着经济建设的主导者与推动者的角色。政府对社会经济资源过多、过广的支配权,对经济生活过多、过度的行政干预,不仅模糊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扭曲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效率,还加深了腐败与资源浪费的程度。政府主导模式,使唯GDP论难以遏制。尽管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认识早已有之,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有些领域,行政权力甚至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就从制度上妨碍了唯GDP论退出历史舞台。

  政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本质区别在于主要是由政府,还是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对资源的过多支配权,自然难以避免经济建设中的某些主观随意性与急功近利现象的发生发展,使淡化GDP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而难以有效地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其次是长期形成的经济发展理念的影响。三十多年来,以GDP为标准的发展观已成为各级政府指导经济建设的固有观念,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这种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有相当大的难度。而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的地方政府无论在发展理念上,还是在发展行为上都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与模式。追求大而快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成为一种惯性。

  再次,我们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实用、有效的新政绩评价体系。现有的政绩评价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又面临两难选择,由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需要一定的数量增长与规模扩张,一些地区则需要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若实行整齐划一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可能会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因地制宜的发展,加剧现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继续沿用现有GDP政绩评价体系,又将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变。科学有效的政绩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地方政府的GDP冲动与经济行为难以得到持续的抑制与根本的规范,从而难以彻底摆脱经济发展的规模扩张与质量不佳的恶性循环。

  “十二五”期间,要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发展,还需要做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将政府职能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上来,其核心是减少政府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广泛支配权,将原由政府承担的本应属于市场的资源配置权力交给市场。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根本上为淡化GDP提供制度保障,使政府不再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导者,而是经济建设的引导者与宏观调控者。

  应该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针对目前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建立以注重民生,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评价体系,以此作为评判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基本标准。

  建立健全经济民主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久过程,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广泛、充分的经济民主。但可以在国计民生中体现经济民主诉求最直接、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一些领域推进经济民主建设,推进社会公众对经济生活进行监督管理的参与意识,并采取具体措施予以落实,比如实行政府主要经济行为的公开透明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