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财产险业5年保费增长214%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1日 09: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保险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本报记者 仝春建

  中国保险报 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财产险业共实现原保费保费收入4026.9亿元(指财产险公司经营的所有险种,下同),迈上了4000亿元的台阶,同比增长34.5%。与2005年1281亿元相比,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财产险业保费收入增长了214%。与此同时,2010年财产险业总资产达到5833.5亿元,与2005年的1730亿元相比,5年时间也净增2倍多。

  2010年,财产险行业共有市场主体53家,比2005年增加了18家。2010年,34家中资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984.1亿元,同比增长34.5%,市场份额占比为98.9%;19家外资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34.6%,市场份额占比约为1.1%。2005年,22家中资公司的市场占比为98.7%,13家外资公司(含民安保险和中银保险)的市场占比约为1.3%。2010年,保费收入前三位的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平洋产险市场占比为66.4%,而2005年这一比例为72.6%,5年时间市场集中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

  2010年保费收入过百亿元的财产险公司已经达到7家,比2005年增加了大地保险、国寿财险和阳光财险等3家;保费收入过50亿元的财产险公司已经达到13家,比2005年增加了7家;保费收入过30亿元的财产险公司已经达到17家,比2005年增加了10家。

  回顾财产险业2006年到2010年5年来的发展,如果从保费收入来看,完全可以用一个“快”字来形容。因为在这5年里,财产险业保费收入年均增速为25.84%,高于保险行业24.54%的水平。

  2006年,财产险业保费收入1580.4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上了1500亿元的台阶,同比增长23.2%,而保险行业同比增幅为14.4%。同时,继2004年之后,2006年财产险业再次实现了“双超”,即保费增长的速度不仅超过了20%,也超过了寿险业务10.6%的增长速度。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性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层面的推动,特别是2006年7月1日“交强险”的正式推出,对作为财产保险主要业务的车险形成了强大的综合推动。

  2007年,财产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086.5亿元,迈上了2000亿元的台阶,同比增长32%,而保险行业同比增幅为25%。同时,2007年无疑是我国农业保险值得记取的一年,中央财政首次拿出10亿元对吉林、内蒙古等6个省(区、市)进行政策性农险保费补贴试点。当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53.33亿元,同比增长529.22%。

  2008年,财产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446.2亿元,同比增长17.2%,在连续两年高速增长之后增速回落,而保险行业同比增幅为39.1%。2008年,受巨灾影响,财产险赔付上升较快,全年赔付支出1418.3亿元,同比增长39%。

  2009年,财产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992.9亿元,同比增长22.3%,而保险行业同比增幅为13.8%。2009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特别是在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金九条”相继出台的背景下,在“三农”保险、车险、工程险、信用险、责任险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其中工程险同比增长近40%,信用险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68%。

  2010年,财产险业保费增速高于保险行业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最为可喜的是,2010年财产险业经营出现了历史性拐点,在连续多年承保亏损后,全行业首次实现整体承保盈利。截至2010年11月,全行业实现盈利180.5亿元,其中承保盈利为89.6亿元,同比增加188.3亿元。

  应当说,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财产险业整体实力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加。同时,经过近几年来的治理,财产险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比如,一度比较严重的虚假退保、虚挂应收保费、虚假赔案等突出问题有了大幅度好转。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市场上的违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些还比较严重。当前,财产险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经营数据还存在不真实、部分公司偿付能力或资本金不足、部分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内控不严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会严重影响到下一步的健康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引起行业的波动。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宏观社会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对财产保险的各类需求也会进一步得到增强。对于财产险业来说,能否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将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险业能否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主动适应形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确保行业能够长期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