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异化的成果和被异化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1日 22: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陶短房

  506

  2011-02-14

  陶短房

  据称,中国科技人员在各类期刊上所发表论文数已超过美国,高居世界第一,但平均引用率却排名100名开外,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将他人文章据为己有等不正常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甚至闹出国际性丑闻。尽管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有关方面三令五申,并祭出重点打击论文造假,却未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危险趋势的蔓延。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有关方面对论文造假的弊端认识不清,或打假积极性不够,而在于只治标,不治本,未从根源上入手。

  所谓根源,就是论文在中国的“异化”。

  在国际科研学术界,论文是重要的学术成果,或者干脆说,首先是“学术”,即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和争论的行为、过程,至于这个行为、过程是否会产生预期结果,反倒是第二位的问题。正因为论文的创作本身是“学术”,是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论文创作、发表、修改、再创作的循环,也自然成为科研及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推进的过程。尽管不事功利、不计成果,但假以时日所获得的收获,却是实在的、巨大的。

  而在中国,论文首先必须是“成果”,这个“成果”的最终目标未必是学术性的,而是各种身份、待遇、资格的标尺,也就是说,论文在中国,已经很大程度的行政化、货币化、利益化了。换文凭,要论文。项目要指标,需论文;升职、拿职称,同样得看论文,而在这种异化体系下,论文的审阅方,往往并非是相关科目的专家、内行,即便是,也常是心不在焉,虚应故事,评价论文合格与否的标尺,往往便成了是否在“某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可以说,正是这种行政化、货币化、利益化的论文用途异化,导致了中国论文发表的大泛滥,也正是这种只计“成果”,不管“科研”的论文实用主义取向,让中国学术论文的质量江河日下。

  畸形的论文用途,加上有关方面对造假、剽窃等不正当行为打击力度、广度不够,造假成本低廉,令越来越多的“勇敢者”敢于冒险造假“博傻”。事实上,岂止造假、剽窃的论文是科技力发展的大敌?畸形模式下产生的大量注水论文、劣质论文,纵然没有抄袭、没有作假,对科技进步又有几分贡献?

  由于论文用途的异化,“成果”和 “学术”事实上已经脱节,按照学术的标准,许多论文固然是不合格的、劣质的,但按照“成果”的标尺,它们却的确是 “合格”的——你们要的,不就是“字数XX以上、用XX格式撰写、关于XX内容,在X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上于XX期限范围内发表”的论文吗?也就是说,如果这种重“成果”轻“学术”,及将论文“成果”行政化、货币化、利益化的模式、趋势不改,即便有关方面严打狠抓,真的杜绝了造假、抄袭等行为(这恐怕也很难做到),那么所能获得的,恐怕也很可能只是一些当升职、定级“敲门砖”绝对合格,从学术研究层面绝对不合格的“原创性水货”。

  论文只是“成果”,科研何谈“学术”,要彻底扭转科研论文,乃至科研学术领域的颓风,光打假,不治根,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