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银行转型:构建资本节约型模式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5日 02: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马 涛

  “要么转型,要么淘汰”,越来越成为我国银行业当前及今后面临的生存法则。

  随着监管层加大信贷紧缩力度,并且采用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多种政策工具严控流动性,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获利空间正逐渐缩小。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国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银行经营模式已到了非全面调整不可的阶段。当前,银行业亟须加强自主管理,妥善应对以下变化:

  第一,信贷紧缩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央行和银监会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双管齐下、管控信贷。央行在传统政策工具基础上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动态调控信贷规模,而银监会则通过资本监管工具、日均存贷款上报、业务进入以及银信理财融资类业务入表等方式对银行经营严加控制。如此调控环境,“让信贷飞”将成为历史。

  第二,我国利率已实现了有限的市场化,贷款利率在下限管理基础上实现“视风险定价”;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已实现利率市场化;在存款上,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也已隐形放开。目前,还差最后一步,即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商业银行将面临逆向选择、重定价、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诸多风险,而且意味着利差缩小。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金融产品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对银行经营日益重要。

  第三,《巴塞尔协议Ⅲ》已获通过并将逐步落地,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最低要求从2%提高到7%,更加突出了风险敏感性资本要求和非风险敏感性杠杆率要求相结合。实施《巴塞尔协议Ⅲ》的直接结果,就是限制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迅速扩张,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是贷款,所以一旦实施必然会大幅度地抑制信贷增长。资本约束不断强化将结束商业银行传统的以信贷快速扩张来抢占地盘的经营模式。

  第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加速。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加速对银行业渗透、资本市场对传统银行业的替代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直接融资规模及比重逐渐增加,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间接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体系中的占比,将从现在的80%左右下降到50%左右。

  为促进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建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由此,商业银行应加强研判经济、金融形势,合理安排资金配置与使用,注意监控流动性风险,科学匹配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在利息上升的预期中缩短贷款重定价周期,控制利率波动带来的各种市场风险,尽量缩小宏观调控对银行经营的冲击。

  鉴于依赖存贷差模式的高增长带来的是高资本消耗,加快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变,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创新金融服务能力,将是商业银行新的竞争优势。这需要通过合理、合法、合规的金融创新,深化与信托、基金等同业的合作创新,适度提高杠杆比率,加大不占用或少占用资本的中间业务在盈利中的比例,包括中间服务业务、委托代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这预示着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实行更精细化的经济资本管理。从重批发、重公司业务转向批发和零售共同发展,从高碳金融发展转变为低碳金融发展模式,从着力支持项目扩张尤其是房地产信贷项目扩张的投资金融转变为大力发展消费金融, 加快各维度的资源整合,尽可能以最小的资本消耗获取最大的经营效益。

  还需提出的一点是,加快由传统的融资中介向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转型,发展以私人银行为核心的高端业务,加速建立高端客户服务理财中心,集中为高端客户提供各种个性化、高附加值的财富管理服务。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