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政策工具陷入两难:既要抑通胀又要稳增长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6日 07: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既要抑通胀又要稳增长 政策工具陷入两难

  宏观调控谋求分寸平衡

  作者:■新华社记者 王宇 刘铮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涨幅在继2010年12月小幅回落后再度出现上扬。

  分析人士认为,基于对通胀、热钱、增长等问题的担忧,目前央行处于加息与否的两难境地,破解难题还须寻求治本之策。

  价格上涨趋势是否持续

  “1月份的物价涨幅是相对较高的,虽有节日因素,但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对物价问题和通胀压力应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

  “当前通胀压力仍在加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保良认为,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预期上涨,国内工资成本升高,夏粮主产区遭受严重旱情,货币供应量仍然较大,这些因素共同加大了今后一段时期的通胀风险。

  “抑制价格上涨的措施成效仍待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增加农业特别是粮食供给的措施,需要6到8个月才能见效;另外,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也需要一个过程。

  由于物价高位波动,居民银行存款负利率程度再度恶化:经过三次加息后,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虽上调至3%,但距离4.9%的物价指数仍有一定差距。

  刘元春认为,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持续高涨,会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而通胀预期一旦继续加强,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向投资品市场,导致经济泡沫加剧。

  既要抑通胀又要稳增长

  经济学家认为,央行加息抉择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应对物价上涨风险,央行亟须通过上调利率的方式,使银行存款负利率转负为正;另一方面,持续加息又会带来热钱涌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楼市风险等。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当前形势来看,加息是个两难选择。

  “为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下一步央行会在加息通道上继续前行,如此一来中美利差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利差虽不是热钱压境的主要推动力,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资产溢价预期的影响下,加息无疑会带来热钱进一步流入。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复苏仍不牢靠,持续加息会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对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将会造成不利影响。

  数据显示,体现企业活跃度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1月份继续回落,凸显出经济回稳的趋势还不明确特点。反映“资金短缺”“资金回笼困难”的企业比重增加。企业面临消化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压力,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房地产贷款是给银行构成系统性风险的贷款品种,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已高度关联。在这一背景下,货币当局不会不考虑因连续加息可能导致的房价大幅下跌、断供和银行信用链条断裂等风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须在政策工具使用上求平衡

  分析人士认为,加息的两难选择,凸显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复杂性,给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政策工具使用上把握分寸寻求平衡。

  “在平衡控制物价上涨和经济平稳增长矛盾中,非对称加息或是可运用的方式。”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认为,通过大幅上调存款利率、小幅上调贷款利率,一方面可缓解负利率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企业借贷压力,不至造成因大幅加息而让企业陷入经营不畅的后果。

  专家指出,运用财税手段,通过给居民和中小企业增加收入、减少税费,也是缓解加息两难的手段之一。

  “之所以出现两难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短期政策。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要推进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要解决我们长期经济增长所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光在短期政策,即财政货币政策的松紧上。

  吴敬琏认为,通过提高技术、知识、信息在生产中的作用,进而增加普通劳动者和专业劳动者的收入,最终提高整个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经济健康程度和内生动力,这才是破解政策两难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