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沪上保险:新起点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6日 09: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解放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寇陵

  迎来“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保险业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上,保险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市场空间都已发生新变化。

  作为国内最早恢复保险业、最早引进外资的上海,已是国内最成熟的保险市场。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共有110家保险公司和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内保险机构最多的区域市场。保险机构绝对数量的背后,是保险发展的经验积累和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代表着保险市场的成熟度。在这个市场里,竞争虽然激烈,秩序却日益规范。预料随着时间推移,还将有更多的保险公司希望能在这个趋向成熟的市场上立足并发展。对保险公司来说,从上海保险市场收获的不仅仅是保费,还有市场竞争中的经验,其实践经验对于其他市场有着不同凡响的借鉴意义。因此,上海保险市场已经成为众多公司的地标性市场。

  相比国内很多地区保险市场尚处于启蒙阶段,上海似已完成了这个阶段,正在走向成熟与理性。国际保险业发展的经验显示,人均GDP在4000—10000美元,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要求出现多样化,是保险业发展加速上升时期。上海的人均GDP早在2009年就已经超过了10000美元,已不再满足于保险的基本需求。事实上,经过20多年的保险市场培育,上海市民保险消费开始成熟。在投保理念上,会按需投保,货比多家,甚至咨询专业理财师。在购买方式上,已经接受电销、网销等新渠道。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人海战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简单规模扩张的时期业已过去。

  上海给保险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必将持续发展,并将不断产生新的保险需求,这给保险业的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四个中心”的国家战略推进,尤其是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给保险业带来的不仅是市场地位、发展环境优化,还有直接的市场机会;而信息技术升级、信息网络普及与提速,给保险业创新提供了条件与契机。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对保险发展积极支持,希望发挥其风险保障和社会管理功能,推动保险服务民生社会。

  这是上海保险业发展的新起点,也是谋求更好发展的跳台,上海保险业应有新的发展。如果还是走只追求规模、不重视市场需求的老路,最终面临的是被市场所淘汰。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建成一个规范竞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保险市场,是上海保险业下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是3条路径。

  培育规范的市场。粗放经营带来了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因为销售误导、不实理赔等失信行为以及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张,给市场带来了伤害。上海保险市场发展,需要诚信经营的环境,还有规范的市场秩序,这样才能与消费者有良性的互动,保险业的发展才会有坚实基础。因此,保险机构应转变片面追求规模保费的思路,将维护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时时提醒自己,合规经营,杜绝失信行为。否则,在日趋成熟的市场中,保险公司边发展边破坏的方式,带来的严重后果也会被放大,最后得不偿失。

  满足客户需求。保险公司已经习惯于产品导向的销售与服务模式,开发出来新产品后,依靠强有力的销售政策和广泛分布的人力、网点进行推销。大部分情况下,保险公司产品与服务严重同质化,买谁家的都一样。同样,在保险服务中,也存在保险公司主导的问题。在消费者缺乏辨别的市场中,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但这不是上海保险业新发展所追求的。面对日益成熟与看似更挑剔的消费者,上百家保险公司,如果不能够立足于客户需求,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新年伊始,太平洋保险、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明确提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型。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海市场上,保险公司能够而且应该发掘客户的需求,开发出适应性强的产品与服务。

  加强创新。创新成为成熟保险市场发展的驱动力。上海正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这为保险业创新创造了空间。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变销售渠道、服务理念。在上海这个保险市场上,人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保险公司应在销售渠道、产品开发、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上海的发展进步会不断产生新的保险需求,这也需要保险业能够跟上需求,创造适应性更强的产品与服务,在为上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获得竞争优势与发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愿上海保险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赢得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