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7日 02: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张海英
去年下半年以来,华北、黄淮区域持续的罕见旱灾,使得被称为“百价之基”的粮价渐涨。记者在山东调查发现,现在的收购价比年前涨了不少,但还是收不上来粮,农民手里即便有粮,也压着不卖。有收购商囤粮,也出现部分加工厂“断粮”现象。
(2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
受干旱、严寒等极端天气影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粮价呈加速上涨态势。而且,国际粮价指数在连涨7个月后,在今年1月创下历史新高。国内外粮价的不断上扬,再加上当前全国受旱面积继续扩大,农民不卖粮,收购商囤粮,加工厂“断粮”,这些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不久前国务院出台十条措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粮价。这十条措施可以说相当全面、给力,但我发现,缺少了关键一条——打击热钱炒粮。众所周知,去年的热钱制造了“蒜你狠”“逗你玩”“姜你军”等热词,让公众见识了热钱炒作的可怕,在粮价预期上涨的情况下,对热钱炒粮不能不防。
有人或许认为,粮食与“蒜你狠”等不同,炒作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有国家储备粮可平抑粮价,热钱炒粮的可能性要小。其实,只要有利可图,热钱照样会涌进粮食市场,像炒作“蒜你狠”一样炒高粮价。山东收购商囤粮,其实就是热钱炒粮的先兆。
尽管我们的货币政策通过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不断回收流动性,但要意识到,在投资渠道匮乏、房地产投机受阻、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有大量的闲散资金没有出路,而极端天气和国内外粮价上涨又为炒粮创造了条件,因而,不排除热钱在粮食市场兴风作浪。
让人忧虑的不仅是制造了“蒜你狠”的国内热钱,国际热钱欲争夺中国粮食定价权更让人忧虑。据悉,随着2008年中国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已牢牢掌控了中国大豆60%定价权的外资粮商,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其他粮食产业。如何避免粮食市场外资垄断的蔓延,成为当前重要命题。
在粮食的产业链条中,从农民、收购商到加工厂、批发零售环节,都会抬高粮食价格。比如,农民看到粮价上涨不愿卖粮,加剧了粮食供应的紧张气氛;收购商大量收购并囤积以牟利,对粮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批发零售环节加价也会抬高粮食价格。
但我以为,这个链条中最可不怕的是农民囤粮。因为农民囤粮的原因很简单,只希望多卖一点钱,政府一旦提高收购价农民就可能卖粮,与收购商企图通过囤粮实现暴利的目的截然不同,与热钱快进快出来套利更不同,因为热钱炒粮不但不会促进粮食生产,而且还会哄抬粮价加剧通胀预期。而农民囤粮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因而,对农民囤粮不必惊慌,但对收购商囤粮、热钱炒粮急需要警惕,警惕主要粮食重演“蒜你狠”“逗你玩”的价格闹剧。尤其是,要警惕大笔热钱与粮食收购商串谋一起哄抬粮价。
有学者曾指出,现行的2004年通过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存在很大漏洞,热钱可以合法地大举买卖粮食。而且,旨在建立国家农业安全体系的《农业法》也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修改。可见,热钱炒粮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们要确保粮价稳定和整个物价稳定,不仅要打击炒粮,控制热钱,更要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