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八问用工荒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7日 07: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证券时报记者 胡南

  一、今年为何又现用工荒?

  东南沿海等地每年春节后习惯性出现用工荒,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则是东南沿海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降低。一方面,东南沿海工厂企业开出的薪资已不足以对农民工构成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下,中西部地区留住了大量农民工。此外,农民直补提高、农业税取消等惠农政策,也让农民回乡务农的收益大大增加,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变大,动力变小。

  二、用工荒会否长期存在?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劳动者收入增长失衡,当前出现的用工荒并不是短期局部现象,很有可能会长期存在。各地要想吸引农民工前往,临时抱佛脚式的提高工资待遇很难产生良效,让 “民工不慌”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这就需要在制度上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为他们提供公平可靠的生活平台与发展舞台。否则,即使用工荒的短痛暂时止住了,但未来肯定还会经常“发作”。

  三、大范围用工荒是喜是忧?

  对农民工来说,用工短缺使他们增加了提高薪资待遇的筹码,劳动环境有望得以改善;大企业将部分产业向西部转移,西部人民不用千里迢迢到东部“觅食”,既可以缓解大城市的交通、住房问题,又可能带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西部地区来说,用工荒将促使东南沿海更多产业转移,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同步发展。

  而在东南沿海等地,则将在短时期内面临加薪招人生产成本大增,不加薪则可能无人可用的两难阵痛。尤其是对出口型企业来说,用工荒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制约,对地区经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回流中西部成农民工新选择?

  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上外出打工的出行成本和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如今许多农村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在家乡务农,或选择在当地和附近城市打工。诸多情况表明,赴东南沿海打工不再是农民工的唯一选择,回流中西部则正在成为农民工的新选择。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回流的意义将更为重大,有利于中西部与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

  五、东部沿海如何留住农民工?

  现在劳动力市场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倾向,“第二代”打工者约占新求职人群的80%。除工资薪酬外,他们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对就业环境要求高,并且对城市生活方式有更高的期望。这也被认为是东南沿海对农民工缺乏吸引力的主因。

  作为此前主要农民工打工地的东南沿海,要想在西部内陆崛起的大背景下继续吸引“孔雀东南飞”,就必须在提高薪资待遇的同时,出台住房、福利、教育培训等综合配套措施,多管齐下才是硬道理。

  六、用工荒倒逼低端产业转移?

  中西部地区从主动组织进行劳务工输出,到婉拒东部的招人请求,一送一留之间,反映出我国用工状况已经发生巨变。

  用工紧张现象的长期存在,将更有力地倒逼东部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而在本地区发展附加值高、对外来务工者需求量相对较小的高利润产业。虽有短痛,但长远来说仍不啻为一大益事。

  七、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行?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中国各大城市的技术工人普遍处于短缺状态,这需要反思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大学生远多于技校生和职高生,如果脱离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过分强调城市科技人才数量、比例,就会进一步强化对现有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要求,从而加剧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技工荒、用工荒。

  八、人口红利迎来“刘易斯拐点”?

  面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13年来首超市民,有专家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的明显和人口红利的减少,我国人口红利到了“刘易斯拐点”。

  另有观点则认为,中国目前的用工荒并不是绝对的劳动力供应不足,而是一种劳动力的结构性、技术性短缺。中国许多地方还存在大量应该转移也可以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只是由于劳动力年龄结构矛盾、产业结构性矛盾、地区性结构矛盾、文化程度结构矛盾等引发了某些地区出现用工荒,短期内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仍然是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