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专家认为:给钱补贴不如营造“留人的软环境”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7日 14: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关注用工荒)专家认为:给钱补贴不如营造“留人的软环境”

  新华网上海2月17日电(记者 叶锋 黄安琪)“即使实际收入与内地比没优势,但如果孩子能在城里获得较好的受教育环境,不少农民工还是会留在沿海地区打工的。”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认为,应对“用工荒”,政府部门应积极作为,营造好“留人的软环境”。

  首先,应用“服务优势”对冲“工资劣势”。来自河南新乡的孙雪苹从郑州一家机械技术学院毕业后,到昆山一家数控车床企业工作,主要负责产品检验,月收入为税后1500元左右。她说,虽然在昆山打工的收入和在家乡差不多,但昆山的机会更多一些,“我现在做品质检测,就要熟悉各种量具,有些器具在老家的企业根本接触不到”。

  上海宝山区外地劳动力管理所于去年9月针对1200多名进城农民工进行过调查。调查显示,75.9%的来沪求职人员在35岁以下;在所有被访者中,79.8%的人关注岗位发展前景;有57.0%的人要求企业提供培训,36.3%的人要求政府提供培训。

  郁鸿胜认为,政府不应直接用资金补贴等手段去帮助遭遇用工荒的企业,而应更多地从提升“软环境”入手,加快医疗、教育、培训等公共资源覆盖农民工群体,这实际上就是在提升企业的吸引力。沿海地区的公共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对更关注发展的年轻农民工更有吸引力。

  其次,打破农民工求职的“信息壁垒”。上海蓝云保洁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部长李影告诉记者,招聘中常发现“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同时存在的情况。公司跑遍街道、社区、职介机构等四下招人,不少农民工却因找不到工作而犯愁。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求职者对政府公共职介机构的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一无所知;一些专为农民工设置的政府职介机构以及相关招聘会,则常常由于“知名度不够”等原因而显得人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