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7日 22: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梁士兴
“黄河三角洲地区港口多,但是太分散,而且规模小,不利于黄三角地区的区域发展。”省“两会”闭幕之际,省政协委员、东营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刘志坚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今年省“两会”期间,他提出了整合黄河三角洲港口资源的建议。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黄三角地区的发展需要大港口。”刘志坚说,但现实情况是,黄三角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滨州港、东营港、莱州港及潍坊港,港口规模小、等级低、较分散,疏港公路、铁路基建极为落后,严重束缚了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省政协委员张安康也在省“两会”期间提出,“尽快启动黄河三角洲沿海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他认为,这不仅是推动黄三角地区发展的大动脉,而且还可以成为沿海生态景观大道。
刘志坚认为,高等级公路建设将对黄三角地区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对黄三角的港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他建议,充分利用黄三角地区现有港口资源,以滨州港、东营港、莱州港及潍坊港为中心,按照“一港四区”的黄三角港口规划布局,打破港口投资经营的地区壁垒,通过产权重组,组建黄三角港口集团。
实际上,去年11月举行的全省港航工作会议上透露,山东省将着手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港口群资源整合,或化零为整组建新的“黄三角港集团”。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港”。
去年11月19日,山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港航业发展壮大港口经济的意见》中提出,“力争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济宁港、枣庄港和黄河三角洲港口打造成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加强黄河三角洲港口资源整合,深入推进莱州港和东营港的合作,培植黄河三角洲亿吨骨干港口。”
刘志坚建议,应当“对每个港口进行资产评估,使其投资额为出资额,注册成立新的运营公司,并成为港口岸线功能调整的后期投资主体”。
公司既要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港口区域调整的思路,同时还要在调整过程中起收购转让的桥梁作用,对于效益差或破产的码头进行收购,再按功能调整要求重新定位。
在原有港口的基础上成立黄三角港口集团,刘志坚认为,此举可以避免各个港口间的竞争和重复投资的浪费,对黄三角区域发展带动很大。
目前,黄三角地区存在码头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深水码头中,各杂货、散货混杂,粮食码头边上有化工,建筑材料码头边上有原盐,各码头能力发挥不一致。个别公共码头能力发挥较好,但一些货主码头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码头间的忙闲不均,影响了整体岸线能力的发挥。
刘志坚对导报记者说,成立黄三角港口集团之后,与青岛港、日照港最大的区别是,黄三角港口集团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因此在各个港口的功能上可以进行细分,不同的码头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比如,东营港可以主要做化工码头,潍坊港可以主要做建材码头等。
目前,山东省亿吨港口有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组建黄三角港口集团之后,其将成为全省第4个亿吨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