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8日 03: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王颖春
产能严重过剩、违规扩建屡禁不止、价格大起大落……如果不对国内维C行业极度膨胀的产能及时控制,不但会葬送我国维C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全行业亏损还有可能引发企业破产,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种种迹象表明,出台一部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业规范已经箭在弦上。
在国家三令五申不得新建、扩建维C项目之后,一些企业为何还是热衷于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进入维C行业?
首先,这是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选择后来进入维C制造的企业,其所从事的业务大多与维C行业有关。在前几年维C行业价格坚挺的背景下,延长产业链涉足利润丰厚的维C制造,便成了企业“在商言商”的市场行为。
其次,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5000吨维C产能大概需要两亿元左右投资。国内大多数在建或拟建项目,设计产能大多在1万吨以上,这意味着,上马一个维C项目,至少为地方带来几个亿的投资,这从某种程度上坚定了他们违规审批、违规上马的决心。
此外,目前维C行业管理混乱,政出多门。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医药企业新建维C项目的程序是,企业申报项目后报地方有关部门,拿到批文后,如果是按照原料药申报,则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必须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如果拿不到药品批准文号,这些企业还有其他变通的方法。
按照产品用途划分,维C除了用作原料药生产药品,还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领域。作为药品,生产维C由国家药监局发证。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生产,则由农业部发放相关证件,而作为食品添加剂,颁证单位又换成了国家质检总局。
正是由于“证出多门”,使得一些企业在新上维C项目过程中,绕开了国家控制严格的药品批准文号,转而申请饲料与食品添加剂文号,来获得生产资格。国家药监局网站的查询信息显示,我国拥有维C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达2000多家,这使得维C药品的原料监督变得困难异常。
之所以出现以上种种乱象,原因就在于,目前整个维C行业尚缺乏一部规范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2005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只是将维C列入了限制类,但简短的目录是不可能解决如何限制,怎么淘汰等具体问题的。
目前,维C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制药、石药集团、华北制药、江山制药等几大集团手中,中国维C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达90%以上。产能过剩、价格过低,国际上会有人指责搞产品倾销;如果限产保价,又会招致价格垄断的指责,这种尴尬的处境,单单通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律是不可能解决的,只有依靠行业监管部门加快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实施规范,才有可能维系住维C市场的供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