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民间报告指中国职业病患者依法维权难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3日 22: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新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超八成的职业病患者因缺少劳动合同、职业史证明而被拒绝进行职业病诊断,漫长的鉴定程序之后,有37.8%的职业病患者没有获得任何形式的赔偿

  【财新网】(记者 兰方)职业病维权究竟有多难?

  2011年2月23日,在甘肃古浪尘肺病农民工集体维权、苹果公司供应链员工中毒事件持续发酵之际,致力于劳动者保障与发展的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职业病调研报告》(下称《报告》),以调研数据反映了当前职业病求偿艰难、待遇微薄的现状。

  劳动强度高,保护措施少

  《报告》对1026名已经通过法律程序诊断为职业病的工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完成有效访谈问卷172份。《报告》发现,这些职业病患者中最大的群体为尘肺病患者,占到70.2%;患病的工人出现病症的平均年龄为37.5岁,他们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4.3%为农民工。身患职业病后,86.6%的工人表示家庭没有收入或收入减少,生活相当艰难,只有29.7%的人还能继续工作。

  《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职业病工人的病情都具有爆发时间短、爆发率高的特点。《报告》指出,高发病率与职业病患者工作的高强度分不开。患者们平均每天工作9.774小时,26.1%的患者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月工作26天以上的患者达到81.8%。

  而在此高强度的工作下,企业为劳动者所采取防护措施却十分简陋。有71.8%的患病工人所在单位没有设置防护设施,只有52.9%的单位曾有过政府部门的检查,且其中也只有40.9%的单位针对政府部门的检查采取过一些防护措施。80%的职业病工人没有接受过单位应为其提供的职业卫生培训,对职业病及相关法律的了解极其匮乏。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表示,尽管中国已有较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但企业并没有履行法定义务,政府的监管职责亦未到位,这让劳动者普遍处于“无力”状态。

  维权程序复杂耗时长

  而受到职业病伤害的工人所面临的维权路,则更为艰辛。《报告》显示,有49.4%的工人没有劳动合同,53.2%工人没有工伤保险或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这意味着,当这些工人进行职业病索赔时,将面临更为繁琐的程序和更大的举证困难。

  《报告》显示,提出诊断申请的患者中,48%曾经因为材料不齐全而被职业病诊断机构拒绝受理过。这其中,因为缺少劳动合同、职业史证明而被拒绝的共达到83%。而诸如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材料的缺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单位拒绝承认劳动关系、拒绝提供这些档案材料,以及单位确实没有或丢失了这些档案和资料。

  因为劳动合同的缺失,接受调研的职业病工人中有26.2%的人曾为了证明劳动关系而进行诉讼。为了准备齐所有这些材料,25.1%的工人用了超过三个月的时间,三分之一的人花费超过了1000元钱。

  待材料齐备,经过平均34天的等待后,工人们才获得职业病诊断结论,随后方可进入工伤处理程序。《报告》显示,57.8%的患者经过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领取到工伤认定书,其中最长者花了整整1461天。此后,51.8%的患者又要经过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得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调查中最长的工人花费了122天。

  因而《报告》建议,职业病患者的诊断和工伤认定两个程序应该简化,加以合并,由劳动部门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共同对患者的申请作出一次性认定。

  赔偿不足

  不过,在漫长的鉴定程序之后,工人获赔的情况却不甚乐观。《报告》显示,有37.8%的职业病患者没有获得任何形式的赔偿。获得一次性赔偿的患者,平均每人领到的赔偿只有90742元。78%的人都认为这笔钱无法保障其后续的医疗和生活。

  对于最终职业病赔偿“打折扣”的现象,黄乐平建议要让企业为自身的违法行为付出更多的代价,在职业病赔偿方面也应参照《劳动合同法》,设立惩罚性赔偿机制,以提高劳动者维权的积极性,遏制违法行为。

  在黄乐平看来,职业病就是中国社会的高利贷,中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劳动保护力度薄弱积累下来的职业病隐患进入了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他强调,中国政府需要像重视安全生产一样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建议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与此同时,对于找不到赔偿主体的职业病人,黄乐平希望政府和社会在救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建议参照中国政府对艾滋病人的救助管理体系,由政府为职业病人提供一定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