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新西兰地震保险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4日 08: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据外电报道,灾难风险建模公司AIR W orldwide 23日表示,发生在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的地震所致受保损失可能高达115亿新西兰元(约合86亿美元)。有媒体称,新西兰此次地震所致的理赔款项,为全球地震历史上理赔额第二高,仅少于1994年美国诺思里奇的地震中保险公司所支付的203亿保险金。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大型保险公司鲜有类似于地震保险的险种,而从国家科学理财的角度出发,不能发生灾难后,仅靠政府支出及慈善捐款“新西兰地震保险模式国内应多多借鉴”。

  “最成功的地震保险制度之一”

  据了解,由于地震多发,新西兰的保险公司为民众提供了包括地震等多项自然灾害在内的巨灾险。郝演苏表示,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世界最为成功的地震保险制度之一,“既合理地利用了市场手段,又有效地发挥了政府作用”。

  郝演苏告诉记者,新西兰应对地震风险的体系包括了地震委员会、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一旦国内发生由地震等自然灾害并引发理赔问题,归属政府部门的地震委员会将负责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而超出法定保险责任部分的损失,则由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负责赔偿;保险协会则负责启动应急计划。

  据悉,新西兰巨灾保险机制有效地将风险分散。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地震委员会会首先支付约2亿新元;若该笔资金难以补偿灾难所带来的损失,则会启动保险方案,使用巨灾风险基金;若仍不足以赔偿损失,则由政府承担剩余所有责任。

  国内保险业“规避地震”

  据记者调查,国内也有种类丰富的财产险,但由地震等自然灾害所导致的财产损失,却均不在保险公司承保的范围内。

  “主要还是风险太大。”郝演苏说,中国保险业的直接管理者曾是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之后,国内成立了保监会,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并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而类似于地震或是海啸等自然灾害,不发则已,一发则不可收拾。保险公司所需理赔的价钱往往是天价,对行业的破坏性极大。“在我看来,保监会为保证整个国内保险市场的稳定,对国内地震保险仅持‘鼓励’态度”。

  不少市民对于家庭财产在地震中受损后无法获得理赔表示不理解。“既然是保险行业,就不应该如此规避风险。赚钱的就做,可能亏大钱的就不做,这样的做法不能认同”。而且不少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地震保险每年投保金额不多,即便是强制投保,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在地震中损毁的可能是一生的心血”。

  地震保险有助于政府理财

  “政府也是需理财,而地震保险就是政府一种很好的理财方式。”郝演苏认为,国内一旦发生灾难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慈善捐款的方法不可取。一是由于慈善捐款的稳定度不高,二是因为虽然财政支出比较稳定,但毕竟是应急拨款,很可能妨碍了其他政府投资项目,应尽可能地在救灾补偿方面做到专款专用。

  “所谓专款专用,就是未雨绸缪地吸纳资金,尽可能地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郝演苏表示,例如普及推广地震保险,事先便集纳地震风险金,可有效地将风险分散,“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尽可能地将影响降至最低”。

  本报撰文(除署名外):

  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赵杨

  蒋哲 徐林 高国辉 龙瀚

  实习生 陈妙灵 胡佳轶 张莉岚

  统筹:林亚茗 谢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