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5日 16: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京晚报
茅台、五粮液等中国名酒近期“涨”声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本报此前持续关注,今天新华社也发文质问:白酒涨价有没有谱?想涨就涨谁来管?
一问 市场放开等于涨价有理?
记者从物价监管部门了解到,高档白酒不在物价监管目录之内,也不属于进行价格监管的基础产品,理论上由市场调节价格。
我国于1995年1月发布实施的《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某一商品或服务的差价率,不超过同一地区、同一期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服务的平均利润的合理幅度;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平均利润率及合理幅度等,由各地价格管理部门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测定和规定,并予以公布。
“这就表明,放开市场绝不等同于撒手不管。”汪亮表示,“国内高档白酒的价格一路飙升,消费者反响强烈,价格主管部门完全有责任查一查相关厂商的成本、利润,看一看是否存在暴利!”
记者注意到,2010年底贵州茅台集团宣布提价时,总经理袁仁国曾作出解释,实行“限价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调节经销商的利润,让他们少赚一点”。据称,这次涨价前,茅台酒的市场售价已经达到每瓶1200元左右,经销商每吨酒可以赚80万元到100万元。
二问 优质优价还是搭车涨价?
一名从业十多年的酒类经销商告诉记者,对于国内高档白酒品牌来说,只要茅台一提价,其他品牌纷纷跟着涨价,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厂商们的心态是,如果价格差距被拉大,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就有可能被挤出“第一梯队”。
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按质论价”早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但跟涨之风盛行的高档白酒,真的是体现了“优质优价”的原则吗?
资深品酒师海牙坦言:“国内白酒市场,品牌厂商的定价近年来不断攀升,大有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势头,但最为关键的酒类品质分级标准、管理规范以及第三方监督力量等,却始终处于空白状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白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白酒基本没有什么公认的品质评判标准,所谓评判也就基本以定价高低来看,而一个系列产品怎么定价,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她还透露,国内一些酒厂的做法是推出一个系列酒时,会注册多个商标,制作多种包装,然后自己进行产品分级,拉开价格差距,其实酒本身差别不大,工艺、品质类似,但价格能差上好几倍。
汪亮认为,对于高档白酒来说,有些品牌的价格上涨不是成本推动型,也不是需求推动型,实际上更多的就是搭车涨价。
三问 消费升级还是“身份需求”?
业内人士和专家指出,“高价悬空”现象带动某类商品整体价格抬升是常见的市场规律。高档白酒大幅涨价,必然会带动整个市场的涨价热潮。
虽然高档白酒和其他普通品牌白酒以及其他酒类的消费主力群体不同,但高档酒涨价带来的传导效应也会最终传导给普通消费者,因此高档白酒售价的无节制暴涨应该有所收敛。
长期研究欧洲经济社会问题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认为,高档白酒的涨价表面上看像是“消费升级”,越涨还越受捧,但究其实质,依然还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身份需求”引发的特殊消费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国外是非常少见的。
“是什么给了高档白酒以悍然涨价的‘底气’,这也是一个值得社会反思的问题”。余南平指出,高档白酒“涨价”的底气一方面来自于中国独有的请客文化定式所衍生的虚荣性消费;另一方面,高档白酒消费群体和消费方式都是相对特定的,刚性需求很大,价格弹性很差,容易产生“越贵越买”的不正常现象。“国内高档白酒这种特定消费背后存在着灰色地带,政府部门应该对其价格‘管一管’。”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