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外水难解财赤内渴 印度FDI热度下降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6日 03: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记者 陶冶

  在手握大量流动性的全球投资者面前,快速增长且一枝独秀的新兴经济体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各种形式的海外资金。然而,在新兴经济体整体吸引外资数量上升的同时,曾经的“吸金大户”——印度却突然出现了一股外资撤离潮,这让对外资寄予厚望的印度政府感到非常头疼,也给其它新兴经济体提了一个醒。

  保持近9%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内消费群体不断壮大,英语普及率高。凭借这三大王牌优势,印度在过去几年成为全球最具外资吸引力的国家之一。源源不断流入印度的海外资金为其寻求更快且更大范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其解决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创造了难得的条件。除此之外,海外资金涌入更使得印度政府在求解财赤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灵感,那就是面向海外出售国有企业股权以筹措资金补充国库。眼下,距离印度新财年开始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分析人士猜测,在印度财长穆克吉下周一即将公布的财政预算中,印度政府可能会在新财年寻求5000亿卢比(约合110亿美元)的创纪录售股计划,以削减其巨额财政赤字。

  然而,印度政府要实现其“借外水解内渴”的雄心壮志,难度正在加大,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外资流入印度的步伐正在放缓,更有为数可观的海外资金正在悄然撤离印度而转战其它新兴经济体。数据显示,就在海外资金疯狂涌入新兴市场的2010年,进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却同比下降了31%,降至240亿美元。而就在过去两个月中,总计有14亿美元的海外资金撤离印度股市,导致其Nifty50指数从其去年11月初创下的纪录高点直泻17%。

  分析人士认为,外商投资的下滑凸显出外国投资者对于在印经商面临的重重挑战有了更多担忧。除印度目前8.2%且仍持续上升的通胀率让投资者对其经济的持续稳定和投资安全产生怀疑外,更多诸如政府效率低下和官僚之风盛行这些“软性”因素正在熄灭海外投资者的热情。

  虽然印度政府从来不吝惜大喊开放市场的口号,但在放松市场限制方面却是三缄其口,一拖再拖。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为了获准在印投资或扩张业务已经等了好几年,却仍然看不到曙光。比如,在零售行业,为了保护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的本土商店,印度仍然禁止外国人经营出售超过一种品牌商品的商店,从而将沃尔玛、乐购及更多国际知名零售商拒之门外;在保险行业,已经在一家印度公司中投资1.39亿美元的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有意追加更多投资,但却受到外资持有保险公司份额不得超过26%的限制。相比之下,中国目前设定的上限已提高至50%,巴西更是不设任何门槛和上限。这也是为什么在印度外国直接投资直线下滑的同时,泰国、印尼和巴西等地却出现外国直接投资井喷的现象。有数据显示,2010年进入巴西的外国直接投资劲升16%,总额达到302亿美元,较印度多出四分之一。

  除市场限制苛刻外,外国企业在印投资环境也有恶化趋势,而事实上这样一种吓退海外资金的环境也令不少印度本土公司心生畏惧。数据显示,当前财年,印度私人投资在GDP中的占比从一年前的25.6%下降至22%。摩根大通驻孟买经济学家阿奇兹认为,外商投资减少以及私人投资比例下降的原因就是企业对于获得监管许可以及政府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心存更大担忧。这其中,一个让印度当局特别是总理辛格颜面尽失的例子就是去年11月曝光的印度官员贱卖电信执照丑闻。印度中央审计部门11月份公布的一份长达96页的报告显示,时任印度电信部长的拉贾贱卖移动电话经营牌照,致使国家损失多达390亿美元。在2008年发放的122张牌照中,有88张给了资质不足的公司。这一丑闻使得印度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更令海外投资者对于其监管公平性和透明度产生怀疑。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近期已闹到最高法庭之上的印度政府与英国电信公司沃达丰展开的企业税之争,这引发了海外投资者对于印度税收体系的担心。沃达丰在2007年以110亿美元的价格从香港和记黄埔公司手中收购一家印度移动电话公司,现在印度官方希望沃达丰为此支付25亿美元的资本利得税,理由是沃达丰在当年交易时应从支付给和记黄埔的110亿美元中扣除这笔费用。但沃达丰认为交易是发生在印度以外的,因此不应向印度政府缴纳任何税款。而且即使需要缴纳税款,印度政府也应与和记黄埔而非沃达丰交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政府之所以扯住沃达丰不放,原因是和记黄埔已经退出在印度的全部业务。

  这一场官司的动向一直受到印度外资企业的密切关注,因为这将为印度的其它国际并购交易开出先例。事实上,很多海外投资者担心,如果他们未来试图买卖在印投资产业,将有可能会被征收名目不清的税款,而这恰恰是他们选择投资目的地时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