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8日 04: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日报
■ 东吴基金 吴 苏
近期,市场预期“两会”期间及之后有望再度迎来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发布期,新兴产业无疑是今年市场投资者重点把握布控的目标。但是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最难把握的往往是对成长和估值的把握。
一般来说,片面地侧重于成长或估值的任何一面,往往容易踩中陷阱。比如,没有成长性的低估值企业,其估值看上去尽管很美,但往往容易形成价值陷阱。比如近期的地产股等估值非常有吸引力,但在政策高压下,难以见到其高成长性,许多投资者一头扎进去但始终没见其起来。而另一方面是没有任何估值吸引力的高成长企业,尽管成长性非常迅猛,但因为盈利模式或其他因素始终不见其估值上的投资价值,这比较典型的就是互联网泡沫年代,许多企业只见其用户数量迅猛增长,但不知盈利在何方,最终高成长的故事依旧解决不了持续三五年不见现金流事实,投资者不得不以泡沫对待。
但是面对着十年前市场光热的网络科技潮中上海梅林、亿阳信通等活生生的例子,我们不能因此而畏惧,毕竟在互联网泡沫退去之后,市场仍旧出现了腾讯、阿里巴巴、携程、百度等成功者,如腾迅控股在香港上市,从2004年6月上市时的4.3港元至今最高摸至212港元,6年50多倍的高成长。只要在数十家企业中,能寻找到一家具有价值和成长双双优势的企业,或许足以弥补另外几家失败企业的亏损。为此,许多投资者没有丝毫畏惧地冲入新兴产业的投资浪潮中。
但是在面临众多不确定技术领先程度、不确定商业模式、不确定潜在竞争对手等等的新兴产业的新生企业中,尤其是在我们今年如火如荼的创业板中,不缺乏具有类似素质的企业,但我们该如何寻找到如当年互联网浪潮中名不见经传到最终却成长为伟大企业的腾讯、百度等这样的公司呢,而我们认为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在成长性和估值中寻找具有最佳结合点的公司。长时间脱离估值的高成长,或者片面追求高成长而始终不能实现盈利的企业,我们必须克制住自己的狂热。
今天,在面对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物联网等等,我们丝毫不怀疑当中会出现很多伟大的企业,但是我们如何在大浪淘沙中一步一步发掘并靠近这些企业,与这样的企业共成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牢牢关注这些企业的成长性与估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