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 陈志列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发展,如今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深知,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但还不是最强的国家。30年来我们所获得的更多的是经验和教训,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想到更多的就是转变和调整。
国家进行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也是为了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发展的必然性和创新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更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并不占有过多的社会资源和竞争优势,唯有自主创新和不断的改进,别无选择。而在国家战略中,发展新兴产业是重点。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是带头,因此企业更应该抓住机遇,改变经营思路。所谓结构调整,就是要先从思想上转变,经营策略上转变。地方政府也要痛下狠心,把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该关的关掉,该停的停掉。不应为局部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这样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也是会有影响的。
近年来,国内各城市的发展出现了结构性的转变。内陆地区如西藏、内蒙等地的发展速度的GDP增幅远远大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之下,近3年来发展最慢的城市是北京、广州和上海这些大城市。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沿海发达地区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
深圳市已经不断地把一些原始加工企业逐步清理出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高新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这些高端的企业发展势必会带动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加大,创造的价值和利润也会更多,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含金量,形成良性循环。
以广东为例,近5年来,广东省不断地将一些低端加工制造业企业迁出,深圳、珠海、汕头相继建立了以新兴科技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对于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也是广开绿灯,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和鼓励。而对于传统的“三来一补”型加工制造企业,单纯依靠订单模式已经很难长久维持。不断提升的经营成本和微薄的利润,已经迫使这些企业把目光转向内地,纷纷自动或被动的迁离沿海发达地区。不仅珠三角如此,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也是如此。
同时,企业战略转型不仅要依靠政府的监督,企业自身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近年来沿海地区不断出现的用工荒,其实就是区域产业升级的集中体现。春节前我走访了几家广东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大家面临的问题都是共性的:普工越来越难招,劳动力成本急剧增高,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品牌运作难以为继......。最突出的,还是人才的缺失!所以,生产型企业的经营者们,目光需要看得更长远些,响应国家政策,陆续把生产工厂内迁(或升级改造),或者发展重心要陆续转移到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方面来,在管理上叫做“微笑曲线”。从未来几年的发展来看,珠三角地区的企业要以高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品牌运营为主体,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将越来越难以生存了。
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依靠GDP考核的单一衡量标准,鼓励和推动更多的产业和企业施行战略转型与结构调整。以研祥为例,我们93年在深圳成立,目前作为国家施行科技产业升级链条中的构成元素,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引导市场发展,以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升级。现在,在各个城市建设的轨道交通、智能交通、高铁、风能电力、金融、环保、安防等产业,都有研祥特种计算机产品和技术的应用。但是这个行业的创新也有着其特殊性,研祥创立之初,最早也是代理美国的工业控制类产品,当时产品利润很高,很多同行干个三五年就足以养活10年,但是这样并非长久之计。技术和产品都受制于人,钱放在自己口袋里也不觉得踏实。只有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才能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把市场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公司发展壮大之后,还要进一步进行战略调整,即在国内做老大没意思,我们要试着往外走,至少在特种计算机这个领域,80%的市场是在海外,我们仅仅盯着国内市场是没前途的,因为WTO来了,国际工业巨头也来了,我们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对手尊重,就有必要把擂台设在他们的主场,因此,研祥的国际化战略也是企业发展中的自我结构调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在整个企业自我的战略调整中,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代表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发挥个体作用。如今,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除了在特种计算机领域的不断研发投入,集团还涉及金融投资、通讯终端产品、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这些都得益于政策对于新兴产业的支持和鼓励,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不断摸索发展中的缩影。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308 HK)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