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卖远了不如烂在地里 浙江温岭白菜菜贱伤农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1日 02: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每经记者 戴榆 发自上海

  就在去年下半年,因蔬菜价格不断上涨,菜农们脸上的喜悦之情还依稀在目。而如今,浙江温岭市箬横镇的菜农们看着满地的白菜,脸上只有无尽的焦虑与愁容。成本近两角钱一斤的大白菜,即使只开1角多的价钱也没人要,菜农们甚至无奈地表示只能让菜烂在地里。

  农药、化肥等价格的上涨,包括油价在内的运输费用的节节攀升,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并缺乏有效引导造成供大于求现象严重,加之销售渠道的不畅通,菜农们只能面临着血本无归的厄运。

  3000万斤一个月也卖不完

  据了解,尽管将价格已经降至一角多一斤,浙江温岭市箬横镇仍有近3000万斤的白菜卖不出去。菜农江师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现在政府出面帮助,但是每天的卖出量仍然非常有限,一天能卖出三四万斤就已很不容易。“地里积压的量太多了,就算是一天卖出10万斤,一个月也卖不完。”

  当被问到是否考虑以运送到外地的方式来解决销量,江师傅更是满肚子苦水。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想过运到杭州或上海这些需求量大的城市去卖,结果算下来反而更亏。前几天他曾拉一批白菜到上海去,但是因为条件限制,自己又不能停留在那里零售,雇人卖更不现实,只能卖给市场里的批发商,出卖价只有2角5左右一斤。这当中,每斤要扣除大概六七分钱的运费,4分钱左右的市场入场费、装卸费等费用,加之运输途中白菜的分量也要损耗一些,最终算下来白菜的价格实际上只有几分钱一斤。“折腾了半天不说,与近两角的成本价相比,还亏损了不少”,江师傅很无奈地说,“这样还不如烂在地里,或寻求别的办法了。”

  失衡的供求关系

  在谈到3000万斤白菜卖不出去时,温岭市箬横镇农业发展办公室郑主任痛心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大白菜卖不出去,大家都比较着急,尽管现在陆陆续续有些客户,但是这种情形仍然没有好转。”

  在分析原因时,他告诉记者,因为受去年高价形势的影响,今年白菜的种植面积要多很多。据他介绍,同种类型的大白菜去年可以卖到4角一斤,菜农的效益相当不错。但是农户以去年的市场行情定今年的生产,导致了供应量显得太过充足。另一方面,往年有大量的白菜远销到东北,去年东北三省地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今年北方有自己的大白菜,对于南方的需求量就减少了,这一块的销售渠道基本也就停滞了。

  郑主任还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大白菜的积压问题,当地政府通过报纸、电视媒体等渠道加强信息的发布,需求新的销售渠道;同时,农户们自己到田头采取措施以尽力延长大白菜的生长期。但是这些方面的努力收效甚微。

  记者从菜农处了解得知,当地的土地承包费每年每亩地要一千多元,而且再过一个月,大棚里的大白菜又要上市了,而如果大白菜一直积压在地上,下一期的庄稼也就无法种植了。

  各种成本上升的压力

  除了每年每亩一千多元的土地承包费,白菜的各方面成本也很高。

  菜农江师傅无奈地表示,现在什么都在涨,化肥农药不说了,人工费也在涨。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计算道,“白菜摘出来需要雇人,如果按工作量计算,人工费大概三分多一斤;如果按人头计算的话,男的(工人)一天120元,女的(工人)要七八十元,中午还得管饭。”他还告诉记者,如果将白菜运到外地,现在油价高,而且还有过路费,也都得花钱。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期望每天会有更多的客户到他地里订购,1角多一斤他也愿意卖,否则等待他的将是一大片白菜烂在地里。当记者采访结束时,他还拜托记者多加宣传,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卖出机会。

  对于温岭市白菜农的遭遇,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副所长指出,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农产品供应少了,价格上涨了,供不应求的时候,农民就会大量投入生产,造成大量产品卖不出去,于是下一次就不会再种了,又造成了下一次的供不应求。

  杜所长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的不对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农民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及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及时,都值得引起重视。政府部门事后帮助菜农寻求销售渠道只是一个方面,“菜篮子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政府部门有没有专门的机构为农民排忧解难,能不能及时地将准确有效的信息传至农民手中,才应该是有关部门真正考虑的问题。

  他表示,现今的市场也是瞬息万变,政府部门在提供信息支持公共服务的同时,还应当采取更为有效的调控措施。比如可以借鉴国家对猪肉所采取的各种财政补贴政策,当地政府可考虑拿出一部分财政支出来补贴亏损的菜农,增强农民们来年种植的积极性。在他看来,就目前而言,蔬菜这方面的补贴支持政策还远远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