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银行业需建立内生约束机制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2日 01: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这几年银行信贷爆发式增长,消耗了大量资本。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严格监管已经摆在眼前,银行必须走资本节约型的发展道路,静下心来扎扎实实转变发展模式

  日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正发生着深刻而显著的变化,这也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未来五年,你认为中国银行业应着重把握哪些发展趋势,以此更好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方向?

  张云:中国银行业要善于在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变化之中,来准确把握自身发展方向,建立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业国际化和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过去,大家对银行业国际化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认为只要把机构设到国外,工作人员出了国就是国际化。实际上,从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发展程度来看,银行业国际化进程远比这种认知要复杂得多。之前的几家国有控股大银行都已采取了A+H的上市模式,资本结构与投资者的国际化早已开始。此外,监管规则、服务对象、竞争对手、经营的货币也都已经迈向国际化。在未来银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对国际化趋势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对银行业未来发展方略有全方位的视野。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目前公众对银行收费问题议论很多。我认为,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或者说收费业务,是在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着价格扭曲、市场结构不尽合理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首先,不要将中间业务收入单纯看成是收费业务,它是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过程,是渠道资源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减少贷款利息收入依赖度的过程,也是融资融信融智相结合的过程。

  其次,也要看到,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是在中国严格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确定的,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必须建立严格的防火墙,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加的空间是有限的。

  第三,在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信用风险较大的背景下,部分银行服务措施的改进是通过存贷款利差的一部分收益来保障的,并非完全依赖服务性收费,如同现阶段的医院收费模式一样,医疗费用通过医药费用来弥补。因此,形式上显示,中国银行业利差较大,实际上包含了对服务水平改善、电子系统建设以及信用缺失的某种投入或损失的补偿。由此也意味着,现阶段银行业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必须是理性和适度的,政府在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银行与资本市场如何有效联系。目前,按规定银行资金严禁进入股市,进入金融衍生品、期货市场也必须特别谨慎。但在西方国家,进入期货市场,采用套期保值的方式来锁定风险,是银行发放贷款的一项避险措施。当前,我国期货和资本市场都在蓬勃发展,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及货币市场的良性互动为银行业规避风险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机会。虽然目前仍存在各种政策限制,但银行业实现综合经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在制定银行业未来发展规划中,对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而作出这种取舍的前提是具备充分可靠的风险防控能力。

  日报:“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际上,中国银行业也面临着由过去资本粗放发展到资本节约型发展的转型,对此你怎么看?

  张云:过去粗放的、单纯依赖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现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意味着要通过内生性、循环型经济增长,通过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发展。

  银行业方面,过去没有资本约束的概念。现在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严格监管已经摆在眼前。这几年银行信贷爆发式增长,消耗了大量资本。银行刚刚上市募集了一大笔资金,来年或者次年又要考虑再融资的问题,这就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承受银行的高速扩张。然而,这种情况是难以为继的,银行必须走资本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同时,如何不为外界舆论所影响,静下心来扎扎实实转变发展模式,保证在发展效果上让各方满意,也是银行业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

  (本报记者柏亮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