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苹果帝国”解密:iPad2背后隐秘的硬件巨头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3日 07: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苹果公司的一场发布会打消了它的供应商的疑虑。几天前,它给全球部分IT记者发送邀请函称,3月2日将在美国发布iPad 2。

  而前一周,台湾地区元大证券下游硬件分析师陈豐丰对外表示,由于苹果春节前突然变更了设计,导致鸿海生产环节出现被动,他断言iPad 2上市日期可能延宕到6月,如此将拉低零部件供应商5%的利润。这一观点立刻引发台湾地区iPad概念股深跌,鸿海、奇美、宸鸿、新普、顺达科等供应商无一幸免。

  看来苹果概念魅力无穷。去年iPad发布前后,曾引发许多关键零部件缺货。不过,这个消费电子巨头这次没有像过去那样提前放风,保密工作做得真是专业。截至昨日晚间,外界依然没有获悉iPad 2硬件的详细信息,仅知道它尺寸、超薄等有限特点。

  IPad 2隐秘的硬件面孔

  “供应链体系应该不会有太多变化。”IDC台湾地区资深分析师严兰欣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苹果硬件终端部分的供应链一直相对稳定,台湾地区企业应该会有更多表现。

  iPad一代里闪烁着至少几十个零部件供应商的名字,几乎全部是细分领域的巨头们。比如处理器与芯片的蛋糕,主要由三星、东芝、英飞凌、博通、德仪、恩智浦等巨头瓜分,面板则采用的是韩国LG的,PCB板则由奥地利大厂AT&S供货。而中国台企如华通、可成、正崴分别拿下电池背板、机壳、USB连接器及线材的订单,鸿海则是最为核心的代工企业。

  iPad 2可能会覆盖更多供应商。根据昨晚披露的部分产品特点,第二代iPad至少新增五大功能,包括可视电话、轻薄、USB插槽、新显示技术等。这势必将影响供应链体系的变动。

  可视电话功能意味着iPad将至少新增一个镜头,镜头企业将会受益。此前,已经打入苹果iPhone供应链的台湾地区大立光、玉晶光、全新及宏捷科,或将成为幸运儿;而体积变小、超轻薄,则意味着面板、模具以及机壳等方面可能会有新的受益人——LG曾扮演第一代面板供应角色,三星等对手去年以来便一直放消息说,要争夺更多订单。

  此外,夺取PCB核心供应商角色的奥地利大厂AT&S,此次未必能抵挡住台湾地区势头迅猛的健鼎、Tripod等公司的冲击。

  至于代工厂,鸿海将依然是最关键的生产商。去年7月,富士康确定在四川投资iPad项目基地,去年冬天已经投产。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未来一半以上iPad将出自成都厂。不过,春节前,和硕联合传出拿到苹果上千万部新订单,而全球第一大笔记本代工企业广达也表示,有望分到一杯羹。

  苹果去年首度透露iPad 2上市计划后,持续有供应商变着法子说自己已打入苹果供应链。前天,台湾地区某家工厂还一边向媒体透露消息,一边在证券交易所澄清说,并非官方发布的信息。

  就连中国大陆的企业也早已借机炒了一把,比如南京云海金属(002182.SZ),这个iPad机壳用材料的最大供应商,曾借助苹果iPad概念创造过一波行情。而南京华东科技(000727.SZ)也借触摸屏概念发挥了几轮。

  云海金属董秘吴剑飞之前对外的澄清透露着一丝自豪。他说,台湾地区可成科技的镁铝合金材料90%以上来自云海,而可成又是苹果机壳的供应商。2010年半年报显示,可成确实是云海金属第一大客户,半年为其贡献了至少1.5亿元营收。

  苹果几乎从不对外披露自己的供应商名单,这也是IT业秘而不宣的商业准则,苹果尤甚。但供应商们却忍不住四处透露,以迎合资本市场需求。

  对于苹果来说,它可能无暇披露这些。Ticonderoga Securities分析师Brian White前天表示, 2010年iPad出货1500万部,2011财年首季,iPad及相关产品、服务共创收46.1亿美元,已占其总营收的17.2%。因此,iPad 2的发布对苹果来说将具有重大意义。

  从分散到集中

  但严兰欣看到一个变动,它来自一则美国新闻:苹果2011年将大约落实78亿美元的采购额,其中,针对三星一家大约39亿美元。

  这一消息一周前由韩国媒体释放,目前还未得到苹果公司确认。不过,严兰欣认为,尽管苹果产品零部件供应体系相对稳定,但苹果采购环节本身却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可能是苹果转型的体现。

  让我们先从苹果的iPod回忆一下,看看她说这话的背景。这个小巧的产品里,竟然容纳了451种零件。当年,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三名研究员专门将它一一拆解,最后试图阐述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经济的复杂性。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完成产品的每个步骤几乎都分散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企业,从而构成了不同的附件值。

  一款iPhone里面,同样镶嵌着几百个供应商的产品。苹果怎会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去和众多供应商合作?

  这可能是苹果硬件产品竞争的有利要素之一。供应商数量众多,可以让苹果拥有更多议价权,即便在单一领域面对的是全球排名前三的企业,在严苛的选择基础上,苹果也能够争取到最为低廉的价格。此外,由于苹果具有巨大的产业号召力,许多供应商宁愿甘冒风险参与到苹果的产品研发等环节,贡献智力,以换取未来的利益。

  举例来说,在零部件上,苹果不但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还要参与到产品的部分研发环节,这对供应商的技术实力有许多考验,并承担许多风险。

  比如,零部件要在苹果产品上进行系统测试验证,开发阶段至少要三到四次。由于苹果保密制度严格,测试与反馈都以一种“黑盒”方式进行,供应商不能接触苹果原型产品,这种模式对于供应商来说有些“瞎子摸象”,如果缺乏必要的技术实力,很难经过考验。

  事实上,打入iPad与iPhone产品中的上述台湾地区零部件企业,基本上都是同类产品中全球第一大供应商。

  苹果对制造企业同样不客气,它们必须要承担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公关,风险更大,鸿海也不例外。当年,为了能争得iPhone订单,鸿海不惜成本,在制造工艺上完成了一次创新。比如iPhone手机的机身为全铝合金制造,采用的工艺既非铸造也非冲压,而是数控机床镗铣和车削出来的。就是说,整个机壳是由一块砖头一样的铝锭直接切削出来,手机没有任何螺丝衔接。在这种条件下,许多二线代工企业根本无力参与竞争。

  但几年过去,这种局面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对于苹果来说,是一种被动的过程。首先,过去5年,在各种芯片、面板、PCB、连接器以及代工业等许多领域均发生了整合案,供应商、服务商集中度日益提高。

  在富士康内部,其与平板电脑相关的零部件,70%左右都能自主,基本上覆盖了除处理器及相关芯片之外的绝大部分零部件。而一个三星电子,则拥有面板、存储芯片、平板电脑处理器等占据成本最高的资源。

  严兰欣认为,这正是苹果可能会斥巨资向三星集中采购的原因,如此可以形成一站式模式,降低成本。

  另一重因素也可能推动苹果加速变革。那就是,过去由于采购环节十分分散,加上自身保密制度严格,苹果对自身的供应商监控并不十分有力,这导致供应商为了迎合苹果需求,而极力压榨生产环节,从而导致许多环境与人伦悲剧。近两个月来,苏州胜华科技、建联科技的危机已经曝光。

  “这种因素可能会促使它做出一些调整,尤其是对供应商的监督方面,但应该不会因此而中断合作。”严兰欣说。

  这种由分散走向集中的采购模式,可能会让苹果承受更多竞争压力,甚至不排除平庸化。因为,当零部件品牌过于集中时,市场往往呈现高度同质化竞争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