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两会”广受关注“lianghui”成为外媒热词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4日 06: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袁蓉君

  花旗的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油价上涨的背景下,抗通胀是热点,稳定价格的任务将更加突出,但与经济增长相比仍居次要。“短期内政策仍将保持连续性,目标是为实现中期经济结构转型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因此,过度紧缩的可能性不大。”

  记者袁蓉君在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两会”受到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进行相关报道时使用的“两会”汉语拼音———“lianghui”已经成为热词。一直密切跟踪中国经济金融重大事件、数据和政策动向的外资银行专家更对“两会”给予了重点关注。他们在3月3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或与记者连线时对“两会”将讨论的宏观经济重点话题进行了展望,认为“十二五”规划及其对未来5年政策的主导,包括收入增长、重点发展产业、金融改革等将成为重中之重。

  据悉,此次会议将审议并通过“十二五”规划。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预计,在去年10月披露的“十二五”规划草案的指引下,即将通过的最终版本很可能至少详细阐述两个数字目标,即7%的GDP平均增长率和16%的单位GDP能耗降幅。他认为最终版本将强调以下问题:实现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大体稳定;加快经济转型以推动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平衡增长;通过鼓励就业增长并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并深化金融和税制改革、资源定价和垄断行业改革。高盛中国经济学家乔虹说:“像以往一样,设定2011年以及未来5年经济增速目标的意图并非制约经济发展。调低GDP增速目标的信号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将不会一味追求地方政府十分看重的高增长。”

  王庆说,人民生活水平将成为“两会”期间特别是在讨论“十二五”规划草案时的热门词汇。他预计最终版本将会承诺在未来5年保持家庭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这将通过提高最低工资、上调个税起征点、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税务负担等加以实现。

  按照会议议程,3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向全国人大提交“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将正式公布GDP、CPI、M2增长率等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的数字目标。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都预计上述三个指标将分别为8%、4%和16%,前者还认为政策姿态将坚持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后者表示,政府可能会强调今冬北方旱灾带来的挑战以及外部不确定因素,并对当前物价的过快上涨保持谨慎立场。

  “我们维持10.0%的2011年GDP增速预测不变,并认为我们高于市场预测的4.3%的通胀率预测面临上行风险。”乔虹说。她还预计决策层将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她说,决策层的立场不太可能很快从“防通胀”转向“保增长”,除非宏观数据显示出过热和通胀压力缓解的明确迹象。

  乔虹认为短期内货币政策仍有收紧空间,并预计未来数月央行将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包括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加息、公开市场操作、贷款限额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手段来收紧金融状况,从而缓解过热压力并抑制通胀。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驰预计今年还有3次加息以及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行动。与此同时,预计央行会使用“全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确保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花旗的专家则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油价上涨的背景下,抗通胀是热点,稳定价格的任务将更加突出,但与经济增长相比仍居次要。“短期内政策仍将保持连续性,目标是为实现中期经济结构转型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因此过度紧缩的可能性不大。”

  在财政政策方面,王庆认为市场的看点在于,在4万亿元财政刺激计划退出之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如何支持经济增长。他预计2011年的财政赤字可能略高于去年的1.05万亿元,但其占GDP的比例将大致稳定在2.5%。与此前提出的经济转型相一致,他预计财政分配优先考虑的是更倾向于改善人民生活的行业如保障房、教育、医疗行业。孙驰则预计财政赤字规模与去年大体相当,但占GDP比例会略有下降。在支出方面,她认为直接投资会有所减少,而在社会福利、收入再分配、农业支持方面的支出会更大。

  乔虹也持有类似看法,称2011年的财政预算可能会在财政平衡方面有所改善。她说,为了配合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政府有可能对财政政策作出结构性调整并优先安排保障房建设和农村水利建设投资。

  总体来说,花旗集团专家提醒,“两会”期间人们可留意以下政策的相关进展:人大是否会提升反通胀的措辞;中国是否会启动期待已久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是否会采取扩张性并且更加鼓励消费的财政政策;未来5年结构性改革是否真的会加速;在加速城镇化进程方面是否会出现重大政策突破;有哪些提高家庭收入的举措;中国未来将怎样发展服务业;“十二五”期间哪些行业将受惠于政府投资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