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私募产品营销“明星效应”光环渐失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4日 07: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理财一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一些私募基金经理由于旗下产品跌幅过大,被迫向客户道歉

  理财一周报记者/倪鹏翔

  2010年,私募基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扩容速度大大超过往年,全年共有308只私募基金成立,平均每月达25.67只,单月成立数量也呈逐月攀升之势。一方面是私募基金的大扩容,一方面却有私募基金经理因为所管理的基金业绩差,而被银行叫去向客户道歉。

  私募基金经理道歉

  近期,一些私募基金经理由于旗下产品跌幅过大,被银行叫去向客户道歉。

  无独有偶,深圳一位私募经理也抱怨,亏一个月要挨骂,亏三个月就有赎回,亏损超过10个百分点银行就要私募上门“道歉”,私募的日子有点烦。

  据了解,去年上半年股市惨淡,不少私募业绩亏损超过10%,银行要求其向客户作出解释。业内人士透露,业绩波动,高端客户即开始向银行施压,压力随亏损增加而加剧,银行只好将压力转向私募。

  北京一家商业银行机构部人士透露,购买私募产品的一般为高端客户,银行岂敢得罪,业绩表现不佳,银行将私募经理推到前台,从技术上对投资失误做出解释实属必然举措。

  营销的“明星”效应

  其实,发生此类事件,与私募产品在发行伊始的营销上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阳光私募产品数量的增加,各家私募在营销时都喜欢拿自己的“明星”产品说事。另一方面,同一私募产品间的业绩差距也逐渐拉大。业内人士认为,用业绩好的明星产品做门面本无可厚非,但投资者在挑选时要擦亮眼睛,辨别业绩背后的问题。

  投资产品最看重的就是收益,因而过往产品业绩成为私募产品营销中的重要一环。每个私募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其在过去的投资中取得了亮丽的成绩,私募基金管理人把这些“明星”产品作为广告,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这种“明星”营销方式的效果无疑十分显著。一家私募公司在2009年仅有两只产品,但由于当年业绩绝佳,2010年产品规模迅速扩充至近20只,管理资金规模也翻番。可以类比的现象是,2009年、2010年的阳光私募冠军在很短时间里都迅速发行产品,冠军的“明星”效应可见一斑。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用“明星”产品说服投资者,这几乎是行业里的营销惯例。一位上海私募经理表示,“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私募基金也一样。”他告诉记者,有些私募甚至会培养一个“明星”产品。

  记者了解到,不少私募在发行产品时,都喜欢将其中一只产品的规模控制在很低的水平。“规模控制在1亿甚至几千万元,资金小就容易做业绩,只要有了业绩,再发其他产品就容易很多。”

  为了培养“明星”产品,具体操作时还有其他安排,比如建仓时“明星”产品先进入,减仓时先走。让它们有更好的时点选择。

  而披露制度的漏洞也为这种营销方式提供了便利。“现在只要公布业绩,无需说明规模情况。”这位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同样做50%的收益,几千万元资金和几亿资金的难度完全不一样,但在营销中的效果却别无二致,“从公司发展来说,用小产品冲业绩当然最合算。”

  产品差异逐渐拉大

  用小产品冲业绩打品牌,但是投资者选择时则需要擦亮眼,因为现在同一私募的各产品间差距正越来越大。

  好买基金网做出的一份调查显示,在25家产品数超过5只的私募基金公司中,云南信托、睿信投资和尚雅投资各产品间的业绩差距最大。旗下业绩最好与最差的基金业绩分别相差达34.39%、34.25%、26.86%。

  “很多投资者会发现,那些‘明星’产品早已经无法申购,要买只能买其他产品,而其他产品却总也涨不过‘明星’产品。”这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投资者选择时要特别注意业绩差别的原因,如果有刻意打造嫌疑,投资者就需要非常谨慎。但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基金经理不同,导致产品出现业绩差距。

  以云南信托为例,旗下王庆华管理的中国龙增长和中国龙精选系列,业绩最好,在22.81%到24.04%;马宏管理的中国龙价值和中国龙进取系列业绩在4.04%到10.91%;赵凯管理的中国龙系列和中国龙稳健系列则亏损10.35%到6.64%不等。

  呼唤理性营销

  一位银行理财经理表示,阳光私募在销售自己产品的时候会通过各种方式突出自己的优势,与同类公募产品相比也是为了抢夺客户资源,这种宣传方式只要没有误导客户就可。且随着公募私募特色产品增多,以后同类产品同台竞技的情况也会随之增加。他还表示,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只要能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就好,至于哪一类产品并不重要。

  而阳光私募行业才刚刚起步,私募、中介机构、客户的成熟度都不够,往往都是营销时喜欢讲过去辉煌业绩却不喜欢提示风险,喜欢给客户描绘美妙前景却不注重与客户深入沟通,双方的利益诉求往往并不一致,一旦业绩波动就容易产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