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巴菲特:今年将是“常规的年份”_看好美国地产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5日 03: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2011年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精彩语录摘要

  张愎

  @宏观经济:“现在是常规的年份”

  对于何谓“常规的年份”,无论是伯克希尔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还是我都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但为了估算我们现有的盈利能力,我们把“常规的年份”设想为保险生意方面没有出现重大灾难,而现在的商业环境要比2010年好一些,但不如2005~2006年。

  去年,在大多数人对宏观经济形势表示悲观的时候,我们却表达了对伯克希尔资本的投资热情,我们在地产和设备方面投资了60亿美元,在这60亿美元中,有大约90%,即54亿美元投在了美国本土。未来,我们对海外业务必然会继续扩张,但是绝大部分的资金仍将用于投资美国本土业务。2011年,我们的资本开支将再创新高,达到80亿美元,其中新增的20亿美元都将投资于美国。

  金钱总是在不停地寻找机会,而美国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现在许多评论员总是把美国经济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挂在嘴边,但是回顾1941年12月6日,1987年10月18日,2001年9月10日,不管今天是如何平静,明天总会是不确定的。

  不要让自己受到现实的惊吓。在我的一生中,政客和学者们总是会哀叹美国目前面临严峻形势,然而与我出生时相比,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起码要好六倍。那些悲观论者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而且是确定的因素,人的潜力还远远没被耗尽。尽管美国的体系在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常受到衰退的威胁以及一次内战的干扰,但是这个体系正不断地在释放人的潜力,而且依然充满活力与效率。美国最好的日子还在前头。

  @投资业绩:“满意”不如早期好

  伯克希尔的目标是使每股内在价值增长率超过标普500指数的增长(包括分红)。在过去的那么多年中,有一些年份我们超过了,也有一些年份没有超过。但是如果我们在未来很长时间里无法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没有为我们的投资者带来任何东西。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购买指数基金来实现同等或者更好的回报。

  在过去46年中,我们的业绩与标普500指数的回报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早年我们的表现相当好,而近年来只能说是满意而已。我们想强调的是,那些收获丰硕的年份再也不会回来了。主要原因是我们目前管理着巨额资金,这一点几乎完全抹杀我们取得超额回报的可能性。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会努力争取超过平均业绩,只有这样我们才认为对股东来说是公平的。

  应该强调的是,既不能忽视年度数据,也不能认为它是最重要的。地球围绕太阳的步伐,与投资想法或者运营决策产生果实的时间不会是同步的。比如说在GEICO,我们去年极富热情地投资了9亿美元广告,用于获得那些无法立即给我们带来利润的保险客户。如果我们花两倍的投资同时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即便短期业绩受到影响,但我们仍然乐意这么做。我们在铁路和公共设施的许多大规模投资也是着眼于长期的持续回报。

  为了让你以更长期的眼光看我们的业绩,我们以每5年为一个阶段,来看看我们每5年的业绩表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相比较而言,我们最好的年份终结于1980年代初期。但市场的黄金时期却发生在随后的17年中,虽然伯克希尔的相对优势缩小,但取得了高绝对回报。

  1999年之后,市场停滞(你们注意到这点了吗?),结果,自那时起伯克希尔相较于标普的业绩是令人满意的,但绝对回报业绩却一般。

  往前看,我们希望比标普平均要高出几个点。虽然这也不是完全确切的。如果我们成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在股市坏的年景中,我们会有相对好的业绩,但如果市场强劲,我们业绩可能不会那么好。

  在过去40年时间里,我们投资的收益折算成每股,年化收益率为19.9%,但随着我们开始用已有资金投资实业,我们增长的速率大幅放缓。

  40年以来,除去保险收益,我们的税前投资的每股收益率为21%。这40年中,伯克希尔的股价平均每年上涨22.1%。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预计的是,伯克希尔的股价跟我们投资收益的增长应该是一致的。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遵循的路径截然不同,尽管差异会持续很久,但是最终还会统一。

  @房产:回暖会在一年内开始

  房产回暖会在一年内开始,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发生突破。

  拥有一套住房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必要的选择,而尤其是在当前房价和利率都很低的情况之下,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仔细想想,我觉得我当初所购买的住宅是我一生中第三成功的投资,尽管我也可以用这笔钱去买股票也能赚不少钱。我只花了3.15万美元,我和家人就获得了52年的美好回忆,而且这种美好还会不断地持续下去。

  但是,如果购房者对于房产的要求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或者是受到政府部门保障的贷款者助涨了这种幻想,那么就导致噩梦的出现。我们国家的社会目标不应该是让家庭活在对房产的幻想之中,而是让他们能够住进能够承担的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