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正确时机做正确的事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5日 12: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徐瑾

  摩根大通与中国的渊源,其实可以追溯到1909年作为湖广铁路债券承销商。追随他们的客户,摩根大通在2007年加入了外资银行本地注册法人化浪潮,成为首家在北京注册为本地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如今,这家在金融危机中几乎唯一屹立不倒的美国大型银行试图在中国构建更多机会。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邵子力曾经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自己当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平台搭建,“将业务线的缺口补上”。

  摩根大通在中国的时间表背后正是中国渐进的对外金融开放步伐:2003年以来,摩根大通不仅获得了QFII资格,成立了本地法人银行,还通过与多家中国公司合资进入了基金、期货等证券服务领域,并在2010年成立了全资的创业投资公司。最新传出的消息是,摩根大通正在竞争信托牌照,这也是其在中国布局“全能银行”业务平台的又一举措。

  投资银行、环球企业银行、现金管理、证券服务、大宗商品贸易、期货交易、直接投资……摩根大通试图为相关中国客户提供批发银行一站式服务,就像Mike Cavanagh在采访中反复强调他的回答不仅是对资金和证券服务,也是关于整个摩根大通集团——这也难怪,当中国成为世界GDP第二,已可谓全球经济的巨大力量,任何一个有全球业务诉求的公司都不会放弃这块土地,而这些公司正是摩根大通的目标客户。

  与其他外资银行把零售市场作为巨大蛋糕不同,在战略决策上,摩根大通选择了自己的优势领域——定位于批发业务,类似银行的银行,这也就避开了与网点繁多的中资银行短兵相接,也打开了与之合作的更多可能。

  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促使中资银行迅速成长。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10年全球银行中“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冠亚军都由中国的国有银行获得,风头颇为类似20年前的日本金融业。在普华永道的最新报告中,外资银行首度将中资银行列为主要竞争对手,但摩根大通却将其视为增长的机会,因为在中国很多的银行都是他们的客户。

  与淘汰的残忍相比,市场对于幸存者似乎格外礼遇。在雷曼、贝尔斯登等五大独立投行以及众多商业界辉煌成为往事之余,摩根大通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全球知名投资期刊《巴伦周刊》(Barron's)刚刚推出的来自专业基金经理人评选的年度最受尊敬公司排行榜上,摩根大通在银行业排名第一,这也是该银行连续第二年名列银行榜首。

  在最新的报表中,摩根大通的业绩十分亮眼。2010全年净利润1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一级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达到9.8%,有望在2019年巴赛尔协议Ⅲ下保持7%的一级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

  不过,尽管躲过了金融危机,面对未来监管的变革以及更多的不确定性,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也对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表示了担忧:虽然冲销和不良贷款成本有所改善,但信贷成本仍然处于异常高位,持续严重拖累公司盈利。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