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6日 20: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龙军
新华社近日刊文说,河南平顶山市的5名干部因“幸福指数”政绩考核不合格,而被暂缓提拔,且所辖一县两区领导班子也因这一考核而降级。
河南平顶山的这一做法,在全国各地先行了一步,无论其考核要素的设置是否尽善尽美,就其所带来的实际效果来看,应该说已经起到了不唯GDP而论的示范作用。
诚如一位因此而被暂缓提拔的乡党委书记对媒体所说,虽然该乡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但对比“幸福指数”考核指标,他对“百姓社会安全感”、“生活环境”方面,确实关注不够。这充分说明,将“幸福指数”的考核与干部进步紧密挂钩,自然就能让各级政府官员摒弃过去那种唯GDP而论的政绩观。
平顶山的积极意义便在于,它是一种引领,一种破冰之举,一种先知先觉的主动精神。
据媒体报道,“幸福指数”是平顶山考核干部的三项指标之一,其目的旨在鞭策领导干部必须关注民生。实践证明,这项考核制度是有利于当地干部政绩观的改变的。当然,也有人并没有把这一考核当回事,或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高度重视这一考核的改变,结果便付出了降级或暂缓提拔的沉重代价。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平顶山的“幸福指数”考核确实是动了真格。
有媒体评论认为,平顶山市的“幸福指数”考核工作虽然起步得比较早,但其在指数构成的设置上并不尽科学合理,还有待于调整改进。这种提法当然是正确的。但笔者以为,在当下“幸福指数”刚刚被纳入考核范围的初期,我们更应该多些鼓励,少些求全责备。毕竟,如果我们没有相当水平的GDP,那我们的经济发展也是会出问题的,我们的许多社会问题也很难在发展中得以解决。正所谓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透过平顶山市“幸福指数”的要素构成,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方面,还是很有创新意识的。比如,平顶山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也是一个重化工城市,他们便把“亿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林木覆盖率”等作为“幸福指数”考核范畴,目的在于敦促各地各单位重视环境质量的改善,因为这也正是老百姓最为关切的幸福点之一。
由此可见,“幸福指数”的要素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至关重要。当然,提倡因地制宜,也不能说让全国各地各行其是,各搞一套。
既然平顶山的“幸福指数”考核标准是由当地统计部门牵头设计的,仿而效之,各地也都可由统计部门先行设计出方案,然后逐级汇总至各省乃至于国家统计部门,并组织专家团队共同探讨,确定一个标准化的考核模式,哪些是全国统一的定量指标,哪些是因地制宜的变量指标,在此基础上逐级贯彻执行。
这样做,既考虑了各地的实际情况,又考虑了全国干部考核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这也正是平顶山真正的示范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