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7日 01: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代表委员谈全球粮价上涨下的中国策
世界正面临粮价上涨带来的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全球食品价格指数2月创下历史新高,超越2008年峰值,且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上涨。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国际粮价飙升在中国国内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物价调控的艰难平衡中,政府该如何出手应对?相关措施对农业生产影响几何?业内专家和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发表了真知灼见。
粮价上涨或成长期趋势
世界农产品价格逢灾必涨,已成为一种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粮食局副局长刘惠分析认为,去年以来由于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世界粮食主产国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减产,加之投机资金炒作以及发展生物燃料等多重因素推波助澜,致使全球粮食价格不断攀升。
今年2月份,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小麦和大豆期货价格分别冲至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比价格分别上涨了78%、60%和52%。
业内人士表示,受中东北非地区局势的影响,3月2日纽约市场油价重新站上每桶100美元的高位,使得市场普遍预计世界粮食价格未来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表示,全球粮食供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判断说,粮价年度之间会出现波动,但是从长期看,国际粮价将呈现上涨趋势。
国内粮价仍有稳定基础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市场素来隔着“防火墙”,二者之间互相略有影响,但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国内麦价仅上涨5.1%。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也判断,今年国内粮价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因为除了大豆进口量较大外,目前国内粮食基本是自给自足,在去年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的情况下,国内粮食库存充裕,供应是有保障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5日说:“国家小麦储备处于健康水平。”他说,目前中国的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40%,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自给率仍有望保持在95%以上。
“但是间接影响是有的,因为如果国际粮价走高,有些企业就会出口粮食,造成国内供应减少,有必要时国家可以通过征收出口税进行调节。”黄海委员说。
值得关注的是,去东今春国内冬小麦主产区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情,有一定的减产预期,麦价上涨,并带动玉米、早籼稻、强麦等关联品种一起上涨。
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包括扩大抗旱补助、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在内的扶持粮食生产的10条措施,将2011年生产的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
岳德荣代表表示,在国内调控物价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依然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这透露出国家不会通过打压原粮收购价来稳定物价的信号。
“疯狂的粮价”拷问中国粮食安全
国际粮价的疯狂涨势让中国重新审视粮食安全问题。
“即使全世界粮食都给中国,也不能解决所有人吃饭的问题,中国必须自己解决好粮食问题。”刘惠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代表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增加包括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完善粮食储备设施和制度,避免出现谷贱伤农;另一方面,在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时,增加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补助,减少粮价上涨对他们的冲击。
刘惠代表注意到,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情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种地,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抓粮食生产方面远没有抓工业项目的积极性高。
“根子就是农业可比效益低。”为此,刘惠代表建议,建立对13个粮食主产省的利益补偿机制;提倡土地流转,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提高科技对农业支撑,重视优良品种研发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变补贴模式,从补贴地亩转为补贴生产粮食。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