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基金高管流动背后的股东文化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7日 01: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谢潞锦

  出于种种原因和心理,公众对于目前公募基金行业的看法是复杂的。但对于相当多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可能其诉求也相对现实和简单:不要因为基金公司的人事动荡而引来对公司旗下产品的业绩波动。一位普通的基金持有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即使有的基金公司长期没有人事变化,但如果公司产品也长期“一潭死水”,那么,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也是一种“不幸”。

  在基金业内,除了那些技术性问题外,基金公司股东之间的企业文化不同,或许是导致部分基金公司内部人事“地震”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突出的一个例子是,由于中外方股东对于中国市场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合资基金公司内部有着很大的冲突和矛盾。

  出于风险控制和产品理念问题,外方股东往往在合资基金公司的投研流程上体现其意志,但现实表明,此举不仅令公司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时机,也令公司发展出现了曲折。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毕竟,对于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生存还是第一位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归纳之所以不把业绩因素作为基金公司高层动荡的一个考虑因素,是因为对于目前资产管理行业的“当家人”都知道,业绩才是公司发展的出发点,亦是基金行业赖以维系客户的重要纽带。相信每个基金公司“当家人”都会把产品业绩和资源配置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把业绩做好,这对于大型或者超大型基金产品,绝非易事,但对于规模相对有限的小型基金来说,在短期内提高业绩,相对难度并不大。难的是,基金公司如何能在长期把业绩做好?如何说服基金持有人不“优先”赎回那些表现很好的中小规模的基金?

  事实上,基金业绩的得失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内部的治理、投研能力。而且,不同基金公司之间,公司股东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也大为不同。相对来说,部分发展较好的合资基金公司,在投研决策方面还是相当信赖“本土人才”,而这些“本土人才”也确实为公司创造了耀眼的成绩。同时,境外资产管理服务行业中的客服理念比较成熟,这对于发展国内基金行业也有莫大的帮助。

  但与此不同的是,确实也有部分外资股东异常严苛。比如,有的公司的外方股东在投研和产品发展取向上完全照搬在境外市场思路,但在相对特殊的新兴市场上,“草根调研”和“草根发展”可能更能符合实际情况,“用事实说话”,这在资产管理行业同样有效。

  有人说,遭遇不幸的人往往会避免更大的不幸。当股东文化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时,人员流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可能是一种“幸事”。但从另外一个层面说,那些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基金公司更加值得关注。毕竟,在林林总总的各种合资基金公司的背后,企业文化应该是考察公司得失及发展的重要出发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