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股市万点论又至 实现难度大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7日 09: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深圳特区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 熊元俊

  自从沪综指2007年10月触顶6124点以来,A股蛰伏期已逾三年,牛眼测市或许更为大众青睐。眼下,春季行情涨势渐起,由媒体热炒起来的万点论,似乎拨动了广大散户按捺已久的牛市情结。

  本轮万点论的争辩热,缘起东北证券一份不经意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及“未来10-15年将可能是A股市场投资的黄金时期,上证综指1万点也只是其中一个波段。”事实上,“黄金时代”、“人民币升值”等主题词,是多头在2007年唱多超级牛市的核动力,谁曾想到,它们并未阻止股指在次年暴跌至1664点。

  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好预测超级牛市到来时,往往可以给多头一针麻醉剂。在2007年“6·20”行情暴跌最险恶时,上海睿信董事长李振宁预测,“沪综指有望在黄金10年中上涨到20000点以上”,这或许令多头把握住牛市的最后疯狂行情。可是,当国信证券等主流券商在2007年底高呼“沪综指2008年最高突破万点”之时,彰显的或许仅仅是牛市集体的亢奋。

  当下,沪综指从998点至6124点的繁华景象历历在目,只是超级牛市再现之难,令人有唐白居易的“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之叹。从诸多媒体和网民反馈的观点来看,对万点论扔板砖者远多于叫好者,多数投资者并未挣脱上一轮熊市的阴影。

  上一轮大牛市的背景,发源于A股的股改红利和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资产重估理念,以及全球资产价格大牛市的共振效应。目前,全球经济并未完全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发达国家失业率的高企,显示经济增长仍有二次探底的风险。

  经验显示,一轮A股大牛市离不开全球股市牛市衬托。当下,以欧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资产负债表衰退阴影未尽,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副作用开始显现。在通胀攀升压力下,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风险增大。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被各国强行使用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退出几率提升,诸多国际不利因素之下,中国本身面临的宏观紧缩政策并无放缓迹象。虽然说大熊市往往酝酿大牛市,但是酝酿期的长短难下定论,当下A股最多处于牛熊转轨期,万点论看上去实在遥远。

  即使真的要论证万点论的可能性,不妨从总市值这一角度出发。简单计算,沪综指1万点水平,相当于最新点位2942.31点的3.4倍。以深沪股市最新的总市值27.95万亿元来计算,在不考虑扩容的情况下,升至万点时总市值将为95.03万亿元。

  如果考虑积极股市政策下的扩容压力,则A股融资规模将远胜过去五年。2010年,A股共有347家企业IPO融资4883亿元,平均每家融资14亿元。按照深沪证交所的规划,两市在“十二五”期间拟新增1760家上市公司。假设“十三五”期间规划与此接近,则未来十年的IPO融资规模约为5万亿元。以新股总市值为IPO融资规模的四倍计算,相当于未来十年有20万亿的市值扩张能力。在股指升至万点的假设下,仅新股部分可能增加68万亿元的市值规模。

  再进一步,假设未来十年沪综指升至万点,且考虑新股扩容因素,则深沪股市的总市值可能达到163万亿元,相当于当前总市值的5.83倍。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以去年全国39.8万亿的GDP总额为基点,假设未来十年每年增长7%,则2020年可达79.6万亿元,这意味着深沪股市市值/中国GDP规模的证券化率将达2.05倍。在2005年年底,这一比值还不足18%,类似提升难度极大,甚至需要一波泡沫式的繁荣作为依托。毕竟,美国过去十年的股市总值不过在11万亿至15万亿美元之间波动。

  如果没有把巴西式恶性通胀,万点论实现难度较大。如果最终实现,深沪股市规模可能远远超过美国股市,中国金融话语权的强大不容置疑。但是,万点论实现的前提,不仅是未来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还要不出现大起大落的经济周期,更不能出现类似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平成萧条,以及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

  对投资者来说,预测十年后的股市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太多的假设导致诸多变量的极高不确定性,黑天鹅现象出现的概率较多,远不如预测下个月内能涨多少点来得更为实惠。正如宏观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所言,“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值得注意的是,万点论如果盛行,往往意味着对长期行情的过度乐观,这可能让人难以挣脱短期大熊市的困局,国内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便因此深陷2008年突然袭来的大熊市。更何况中国股市更多是宏观调控的晴雨表,经济增长未必等于股市上涨。在过去十年,中国真实GDP增长2.8倍,沪综指涨幅约为四成,未来十年能否扭转股市涨幅跟不上GDP增速的这一格局,仍有待观察。